形容一个读书声音好的词语有哪些(40个)(形容读书声音很好的成语)

2024-10-06 18:00 

形容一个读书声音好的词语有哪些(形容读书声音很好的成语)(40个))

形容一个读书声音好的词语有哪些(形容读书声音很好的成语):不绝于耳,不绝如线,不绝如缕,不露声色,书声朗朗,书声琅琅,余音绕梁,俯仰唯唯,历历在耳,发聋振聩,咄嗟叱咤,咳声叹气,响彻云表,响彻云际,响彻云霄,唉声叹气,寂然无声,寒蝉凄切,怪声怪气,扼腕叹息,抑扬顿挫,接二连三,朗朗上口,欢声雷动,沸反盈天,琅琅上口,穿云裂石,绕梁三日,绘声绘色,耳听八方,聆音察理,蜂目豺声,解弦更张,警愦觉聋,铿锵有力,韦编三绝,鬼哭狼嚎,鬼哭神嚎,鹤鸣九皋,鼻息如雷。

1、不绝于耳  bù jué yú ěr

释义: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2、不绝如线  bù jué rú xian

释义:不绝如线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出处:《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3、不绝如缕  bù jué rú lǚ

释义: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4、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

释义:不露声色  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5、书声朗朗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释义: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6、书声琅琅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释义: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7、余音绕梁  yú yīn rào liáng

释义:余音绕梁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8、俯仰唯唯  fǔ yǎng wéi wéi

释义:俯仰唯唯  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9、历历在耳  lì lì zài ěr

释义:历历在耳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出处:宋 陈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暂违,今焉永诀,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10、发聋振聩  fā lóng zhèn kuì

释义:发聋振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出处: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  

11、咄嗟叱咤  duō jiē chì zhà

释义:咄嗟叱咤  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出处:宋·苏辙《三国论》:“昔者项籍有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  

12、咳声叹气  hāi shēng tàn qì

释义:咳声叹气  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13、响彻云表  xiǎng chè yún biǎo

释义:响彻云表  见“响彻云霄”。

出处:清·王韬《淞滨琐话·仙井》:“兰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韵悠扬,响彻云表。”  

14、响彻云际  xiǎng chè yún jì

释义:响彻云际  见“响彻云霄”。

出处:明·袁宏道《吴游记·虎丘》:“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15、响彻云霄  xiǎng chè yún xiāo

释义:响彻云霄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16、唉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释义:唉声叹气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17、寂然无声  jì rán wú shēng

释义:寂然无声  寂静没有声音。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这残盘剩饭,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为何寂然无声?”  

18、寒蝉凄切  hán chán qī qiè

释义:寒蝉凄切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19、怪声怪气  guài shēng guài qì

释义:怪声怪气  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出处:鲁迅《二心集 宣传与做戏》:“以关老爷、林妹妹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  

20、扼腕叹息  è wàn tàn xī

释义:扼腕叹息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出处:晋 王隐《晋书 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21、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

释义:抑扬顿挫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22、接二连三  jiē èr lián sān

释义:接二连三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23、朗朗上口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释义:朗朗上口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24、欢声雷动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释义:欢声雷动  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25、沸反盈天  fèi fǎn yíng tiān

释义:沸反盈天  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26、琅琅上口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释义: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27、穿云裂石  chuān yún liè shí

释义: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28、绕梁三日  rào liáng sān rì

释义:绕梁三日  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9、绘声绘色  huì shēng huìsè

释义:绘声绘色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30、耳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释义:耳听八方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31、聆音察理  líng yīn chá lǐ

释义:聆音察理  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  

32、蜂目豺声  fēng mù chái shēng

释义: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出处:左丘明《左传 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33、解弦更张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释义:解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4、警愦觉聋  jǐng kuì jué lóng

释义:警愦觉聋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35、铿锵有力  kēng qiāng yǒu lì

释义:铿锵有力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36、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7、鬼哭狼嚎  guǐ kū láng háo

释义:鬼哭狼嚎  嚎:大声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38、鬼哭神嚎  guǐ kū shén háo

释义:鬼哭神嚎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39、鹤鸣九皋  hè míng jiǔ gāo

释义:鹤鸣九皋  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40、鼻息如雷  bí xī rú léi

释义: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出处: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chengyu/2746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