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归公(涓滴归公什么意思)

2023-05-12 21:03 

19世纪对于汕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对于当时的中国也在经历着时代变迁的浪潮。自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开始,汕头也正式成为了对外的通商口岸,开始了近代的迅速发展,在对外通商与城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发生中西文化的碰撞,同时也诞生了各种行业,其中也不乏有当地的慈善事业。

19世纪的汕头航拍图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清朝光绪年间是全球鼠疫的第三次大流行,鼠疫也可以称之为“黑死病”,从中世纪开始首次出现并蔓延整个欧洲,是一种致命性极强的疾病,第一次的鼠疫发生在6世纪,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第三次发生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三次鼠疫中国内主要受影响较为强烈的是华南地区,以下是《申报》的一段报道来描写当时广州首先爆发鼠疫之后的惨烈景象:“西关连登巷烟户无多,自三月朔日起至望日止,死者计共数十人,十室九丧,哭声遍地,其余各处大略相同。棺木店昼夜作工,仍觉应接不暇,且所染之症顷刻即毙(《羊城疫势》,《申报》1894年5月7日)”。

>涓滴归公(涓滴归公什么意思)

当时的《粤疫续述》报道:“瘟疫大爆发流行的三个月之内,约150万人口的广州城疫死人数近10万余人。”但是严重的鼠疫并未受到此时遭受外忧的清政府的足够重视,疫情也开始向香港及整个华南地区蔓延。

当时的鼠疫致死率非常的高,而当时与广州一样同为通商口岸的汕头也受鼠疫影响十分严重,许多的流动人口倒毙街边,尸横遍野,无人认领收埋。早在1888年清朝光绪十四年,汕头已经开设有同济善堂,但由于贸易行业,运输业,棉纺织业等的发展,劳动力的需求,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汕头,当1899年清朝光绪二十五年鼠疫在汕头地区,潮阳棉城,庵埠等地集中爆发之后单一的善堂的慈善行为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1894年的香港街头防疫

1899年同年,潮阳棉城棉安善堂成员赵进华从潮阳来到汕头埠务工,生性善良见义勇为的他看到市区街边有很多无人认领无人收埋的流民遗体倍感痛心,便与当地士绅(士族与乡绅的结合体)李泰丰联系,并由李泰丰向当时的同济外局(同济善堂的相关机构)借得场地之后与当地的热心善心人事一同设坛办起了存心善堂的前身“存心善堂念佛社”,并请来玉峡乡(现称:峡山乡)的大峰祖师木雕像,专司收葬超度之善事,并且购置义冢多处。

“存心善堂念佛社”。

善堂成立后之后不久发起人之一的李泰丰逝世,由于赵进华出纳无私,真心实意从事善行,被善堂其余合埠人士推选继任善堂总理,此时的赵进华已年逾古稀,但是他继续从事慈善事业,亲力亲为善事,且还要诸多筹措,并在市民中提倡善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同济外局要收回场地,在一段时间里善堂则不得迁移到不远的华佗庙内。之后在多方走动中得到当地的元兴洋行的商人带头倡导,得到了当时汕头四十八家商界名流的支持,由他们出面作为善堂的司事筹办建堂,并慢慢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

赵进华像

受到政府的重视之后,于1901年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当时的汕头埠由澄海县管辖,澄海县政府出示晓谕,政府规划汕头埠营盘角的一片区域,东至张园内街,南至外马路,西至顺兴街,北至乞食寮,并先后加建义冢多处。

在政府规划用地出面并告知社会后。也得到更多当地有名的大商行绅商们的支持且筹建,其中包括:怡和洋行萧犀珊、太古洋行林邦杰、南记洋行林兆龄、元兴洋行萧展初、同泰洋行薛子珊、光兴洋行陈吉六等绅商支持,并于当年开始兴建。

人力方面由玉峡乡宏志善堂、存心善堂念佛社老社以及汕头埠近郊的达濠、华坞等地的社友的助工,在经过为期3年的建造,于1903年清朝光绪三十年落成,建筑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

最初存心善堂的管理机制是设立总理1名,司库1名,但到1930年开始实行理事会制度,设理事长1名,理事若干,理事大多为当时汕头埠的商界名流,而到1939年存心善堂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能更好的从事善事机构总共下设法事股、福利股、教育股、掩埋队、消防队、救护队等机构,并开办有存心医院、存心学校、汕头第一儿童教养院、存心善堂、存心善堂水龙局、存心汕头义冢并附设吊唁厅等附属机构。当时工作人员100多人,社友2000多人。其中存心善堂水龙局设有1支专职消防队、3支义务消防队和2支义务救护队,配备灭火机汽车2部。资金来源依靠本土绅商及平民百姓的捐款,也有部分捐款来自港澳同胞,东南亚侨胞,尤其是来自香港的善庆善堂及泰国华侨报德善堂。

存心善堂水龙局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在8月份潮汕地区遭遇特大风灾的袭击,被称为“八二”风灾,人命财产损失极其严重,而当时军阀混战,同年6月孙中山逃离广州,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政府自然无力管理,而救灾的很多工作就被存心善堂担当了起来,善堂各所也成为了当时的灾民的庇护所,并发放赈灾物资。在存心善堂的《堂务报告》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本善堂以潮汕罹此空前浩劫,悲天悯人,特发动大规模赈灾,本堂先后捞获男女尸骸达1300余具,灾况之惨烈可知……凡四月之久,赈济灾区,普及澄海揭阳惠来南澳等腹地僻远乡村,赈济灾区,计百余乡村,受赈百万余人……”

存心善堂往信宁乡赈米团

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在诏安县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诏安县抗日大军凭借汾水关之天险,一次次击退日本鬼子的数次进攻。1941年7月4日,日军再出动进犯诏安县境,又被守在汾水关的诏安抗日军民击退。汾水关事件中,周恩来带领的部队在丰顺和揭阳交界与国民党部队相遇开战,周恩来部队在战争中牺牲的1000多烈士尸骨,正是揭阳和汕头存心善堂共同进行收埋。

1939年6月21日——日军大肆侵略汕头,被定为“汕头沦陷日”,汕头沦陷之后,汕市陷入无政府状态,在此状态下潮汕地区开始了三年大饥荒,逃荒饥民无数,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存心善堂在海内外各慈善团体和各爱国热心人士的共同支持下,开始发放物资以及救助灾民,特别是存心善堂下属的存心学校和存心孤儿教养院收养爱国抗日烈士遗孤和国难孤儿数量众多,在当时得到国民政府和海内外各界的高度赞扬。

1950年起存心善堂停止运作。1995年,汕头市政府指示:存心善堂从外马路57号搬出,交给市文化局作为潮汕泥塑展览馆。1996年,原汕头市存心善堂慈善会被撤销。1960年因存心善堂的建筑具有嵌瓷、木雕、石刻等地方特色的有文物保护价值的雕饰,时汕头市人民委员会专门拨款进行重修。1998年6月23日,由汕头市民政局召集原善堂慈善会工作人员召开工作会议,对原善堂慈善会的财务进行清理。

之后,经汕头市民政局和汕头慈善总会批准,由原善堂慈善会工作人员成立新的“汕头存心善堂理事会筹备组”。1999年11月27日,存心善堂新堂址筹划建设。2000年6月10日,在汕头市民政局等部门的协调下,请诸佛菩萨、大峰祖师迁移至潮汕路153号。2003年7月1日经汕头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汕头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作为汕头市慈善总会分支机构,并在汕头市乌桥北海直路购地重建新址。现总堂位于汕头市外马路77-87号

外马路77-78号存心慈善会

潮汕地区正是有了存心善堂一代又一代人的善举,让抗日年代的革命烈士们的英灵得以被告慰,让动荡年代客死他乡的游子们得以安息,让饥荒年代下的人民得以温饱生存,在那些黑暗的时期为潮汕地区的群众们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温暖。他们的善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历史值得我们铭记,或许在这个时代我们也应该致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PS存心善堂各界表彰碑文:
一国有贤人,一国同享其幸福也。一乡有善士,一乡共享其幸福也。我潮汕存心善堂,创自前清光绪二十五年。因鼠疫盛行,死亡枕藉。居民徙避,十室九空。乞丐仵役,需索过重,遂至路有尸而不殓,屋有柩而久停,惨目伤心,莫为此甚。幸有赵君进华,提倡善举,迎祀玉峡乡宋大峰祖师来汕,组织善社,专司收葬之事。初盖篷寮,嗣毁于火。诸多筹措,始建庙宇,并购置义冢多处,均赖怡和之肖君犀珊、太古之林君邦杰、南记之林君兆龄、元兴之肖君展初、袁君忠胜同泰之薛君子珊、元兴之陈君吉六等,与赵君一手经理。溯赵君,籍隶潮阳,赋性耿直,见义勇为。除任郭氏鲁麟元兴洋行收租事务外,以该善社为己任,迄今垂五十年。出纳无私,分毫不苟,素为合埠士绅所敬仰,共推赵君为善堂总理。赵君年逾古稀,尤日夕莅堂数次,往返步行,虽烈风暴列风暴雨而不改其常,数十年如一日。所收尸骸,即刑尸、乞丐与夫腐烂水尸,必一律为之漱沐,然后加以穿戴,每尸装衣七套,棺木殡工葬费等项,约费三十元之谱,另款购地。赵君每遇收葬时,纵公务冗忙,无不亲自督理,即在堂一粥,亦年捐资二十元,以免亏公帑。社内同人,共体赵君之志,法赵君之行为,而无论贫富子弟,凡当管值之尸骸,虽极臭秽,亦必亲往收埋,不能募人顶替。尸家或酬以钱,涓滴归公,不入私囊。存心善堂之名,于是独著潮汕各属,暨外洋人士,咸闻其名,年常到堂捐赠,不乏其人。或因经费支绌,赵君亲自踵门劝募,少有却之者。即去年地震水灾,所有赈恤事宜,亦惟该善堂功德最大,洵非泛负虚名者。比惟是莫为之前,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善不继,况瓶缶告罄,用费日增,区区潮汕一隅,捐题既属有限,周转恒觉不灵。同人等因缕述赵君始终维持之功,使唤一国之人,能如赵君之实心任事,则国可以兴。然则谓赵君,能为一乡所矜式也,可谓为国人所矜式也亦无不可,岂特一乡一邑之善举而已耶。所望我同胞踊跃乐捐,庶几聚木成林,浓阴永荫,则功德所及,万福攸同矣。

潮梅镇守使刘志陆
潮洵道道尹李国治
潮梅镇守使、总参谋长、陆军少将杨刚
汕头警察厅长李少如
潮海关监督兼交涉使谭兆槐
潮桥稽防所长谭乾初
粤军参谋长陈国伦
粤军七十一二三等营统领黄凤纶
粤军总参议马育航
广东陆军游击队七十七八九等营统领关澄芳
广东陆军游击队七十四五六等营统领林良彝
广东陆军游击队七十四五六等营主审苏德煌
前海丰知事邓伯伟
潮阳县知事关文伟
中国银行行长秦宪章
澄海县知事林镇彝

中华民国九年岁次己未十二月立石,彦士蔡文炯书

本篇过渡图设计:EDC

本篇资料来源:

1.王昌熹、李中荣《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汕头存心善堂》

2.汕头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汕头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2010-01-13]

3.岭南写真:汕头存心善堂百年慈善“扶危济困”.广东新闻网.2009-05-17

4.王昌熹、李中荣《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汕头存心善堂》见《升平文史》创刊号,页23

5.林俊聪《潮汕的善堂》

6.300余老人20年筹集200万善款救助千余人.南方日报.2009-12-22.

7.徐苑《大峰祖师、善堂及其仪式:作为潮汕地区文化体系的潮汕善堂综述》

8.徐苑《大峰祖师、善堂及其仪式:作为潮汕地区文化体系的潮汕善堂综述》,页41

9.王昌熹《解放前汕头市善堂组织简介》见《升平文史》创刊号,页3

10.百年历史存心善堂提供免费一日三餐.南方都市报.2006-08-15

11.存心善堂官网: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fanwen/810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