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2023-06-19 13:01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由原来的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和青海省司法警察学校,两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升格而成,由省公安厅主管,主要培养全省公安政法机关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和承担全省公安政法干部在职培训任务。隶属省公安厅领导、副厅级建制,是省唯一一所培养公安、政法类专门人才的学院。

据2019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9.0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270万元,设有2个教学系,开设公安、法律、公共事业三大类共16个专科专业,有在册教职工242人,有在校生1384名。

中文名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外文名

Qi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简称

青海警院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政法

学校特色

省属普通专科高校

主管部门

青海省公安厅

现任领导

冯萍

院系设置

公安系、法律系

校训

崇文尚武,立德树人

院校代码

12852

主要奖项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西宁市文明单位

办学历史

前身溯源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培养公安、政法专门人才的职业学院,系2000年2月25日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和原青海省司法警官学校合并组建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时称青海政法高等专科学校,隶属省政法委领导,副厅级事业建制。后因管理体制变化,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隶属省公安厅领导,省教育厅协管,省政法委配合管理。主要承担我省公安政法专门人才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双重任务。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始创于1953年,时称青海省公安干部学校,隶属省公安厅领导,主要承担全省公安民警的教育及培训任务。1960年更名为青海省政法干部学校。“文革”期间学校被迫撤销,1978年恢复建校;1980年根据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通知,命名为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确定事业编制85人。主要承担为全省公安系统培养中等公安专业应用型人才和在职民警培训的任务。

青海省司法警官学校成立于1982年12月9日,属普通中等法律专业学校,主要承担为全省审判、检察、司法行政等部门和监狱、劳教机关培养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的任务。

青海省司法警官学校原核准为青海省政法干部学校,并附设司法学校,隶属省司法厅领导。青海省编委于1986年8月2日(青编发1986第121号文批复)将青海省劳改工作学校与省政法干部学校合并,1996年5月31日(青编发1996第60号文批复)将青海省劳改工作学校、青海省司法干部学校更名为青海省司法警官学校,与青海政法干部学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

合并发展

2000年,经省政府研究,并报省委同意,决定撤销省警察学校、省司法学校后与法律电大、省检察院电大共同组建成立青海政法高等专科学校,为副厅级事业建制。

2001年9月6日,经第58次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青海政法高等专科学校改设为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2]

2004年、2011年,学院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校园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9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2个教学系,开设15个公安司法大类专业,1个医药大类专业。

学院开设治安管理(含汉藏双语教学)、侦查(含经侦方向)、交通管理、安全保卫(含保安方向)、警察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警察指挥与战术(含特警方向)及刑事技术等8个公安类专业和法律事务(含汉藏双语教学)、刑事执行、司法助理(含汉藏双语教学)、书记官及司法鉴定技术等5个法律类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矫正方向)、保安保卫管理(治安方向)、心理咨询3个公共事业类专业。[1]

校园

专业大类

专业名称

公安司法大类

治安管理(含汉藏双语教学)、交通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特警、警察管理

警察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国内安全保卫、司法助理(含汉藏双语教学)

法律文秘(原书记官专业)、法律事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

医药大类

心理咨询

2004年,侦查、治安管理专业被批准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2007年,法律(汉藏双语教学)、刑事执行专业被批准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2009年,侦查、治安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法律事务(汉藏双语)专业、治安管理(汉藏双语)专业被确定为院级特色作业;2010年,道路交通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1年,侦查、治安管理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2010年,法律事务、刑事执行、警务技能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财政质量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侦查、警务技能被确定为省财政质量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

师资力量

据2019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在册教职工242人,其中,党员20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87%;教授12名、副教授50名、讲师41名;硕士学位研究生70人;双师素质教师68人;小岛奖金获得者15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财政质量工程专业教学团队3个,省级骨干教师22人;院级骨干教师33人;专业带头人18人;专业带头人辅助人17人;国内访问学者10人,第一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第二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审核当中);另外,外聘兼职教官113名。

校园

教学建设

据2019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财政质量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教育培训基地5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侦查、治安管理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道路交通管理 

国家级培训基地:公安部全国公安民警汉藏双语培训基地、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青海教学基地及国家民委汉藏双语培训基地 

省级示范专业:法律(汉藏双语教学)、刑事执行、侦查、治安管理 

校园

省财政质量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侦查、警务技能 

省级教育培训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青海省森林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藏铁路公安局西宁公安处民警教育训练基地、西宁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省级精品课程:《治安案件查处》、《侦查讯问》、《户政与人口管理》、《刑事诉讼法》、《民法》、《犯罪现场勘查》、《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藏区刑事案件侦查》、《法律文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 

2020年4月,入选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科研成果

截至2015年,学院立项院级课题100项,参与省部级、地厅级立项课题共186项;近三年学院投入科研经费共计19.55万元;近五年,学院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8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77篇。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主持人

1

新时期我省涉警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法学会

丁玲

2

青海城市社区自治建设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青海省法学会

杨慧鹏

3

青海藏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法律问题

研究——以玉树州为视域

青海省法学会

吴亚肖

4

青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法律思考

青海省法学会

任晓玲

5

树立正确执法理念,适应执法环境变化

青海省政法委

韩卫、冯萍、丁玲

6

青海省社区矫正法律问题研究

青海省法学会

沈慧珍、雷杨兰

7

我省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止法律对策研究

青海省法学会

吴亚肖、肖娟、孔庆晶

8

我省农牧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

青海省法学会

李军梅、才让吉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创刊于2002年6月,是由青海警官职业学院主办的内部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季刊;该刊设有公安队伍建设、警务研究、法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栏目;主要刊登公安管理、行驶侦查研究、法学理论研究,兼顾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和重要调查报告。

合作交流

2015年5月19日上午,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许少勇校长率澳门警方考察团来学院访问交流工作。

2016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院与江苏警官学院首批交流合作项目,在江苏省公安厅和江苏警官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取得成功。 

2018年7月5日-8日,江苏警官学院院长张兰青一行6人与学院开展深化素质强警交流合作系列活动。

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学院校徽采用双色调、同心圆结构,外圆是学校中文名和英文名;内圆是一个盾牌形象图案,图案下方是一本书象征着知识的海洋,图案上方是一只雄鹰象征着展翅高飞。 

精神文化

校训

崇文尚武、立德树人 

办学方针

政治建校,政治建警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刘文鹏

党委副书记、院长

冯萍

党委委员、副院长

孟春

李晓鹏

耿庆山

金宝安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郑建军 

参考资料

1.校情简介·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2.校史沿革·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3.专业建设·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1370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