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2023-06-25 04:04 

林尚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林尚立,男,汉族,1963年11月生于福建,福建闽侯人,教授,博士,中共党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庆应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与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2011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兼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6年5月24日教育部研究决定免去林尚立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职务。林尚立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在复旦教学时的学生。现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秘书长。

中文名

林尚立

籍贯

福建闽侯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63年11月

职业

复旦大学副校长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代表作品

《政党政治与现代化》、《选举政治》等

专著

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第二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选举政治,(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年;

政党政治与现代化——日本的历史与现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社区党建与群众工作(第一作者),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

社区组织与居委会建设(第一作者),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

社区调解与社会稳定(第二作者),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部分论文

日本政策决定过程中的政党与官僚,复旦学报1996年第4期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2期;

基层民主自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4期;

政党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发展,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

权力与体制: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

现代化与文化认同:中国的逻辑,中国社会变迁:反观与前瞻复旦出版社

领导与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政治学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党内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6期;

党内民主及其边界,学习时报2002年1月7日,新华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

党政关系建设的制度安排,学习时报思想理论版,2002年5月27日。

社区:中国政治建设的战略性空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

权利的空间:市民意识与上海政治文化,新上海人东方出版社

集权与分权:党、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及其变化,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取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4期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

从基层组织中开掘党建资源,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7期

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党政论坛2002年第9期

大百科全书一政治学卷总论和部分条目的撰写

参与主持辞海政治学条目的修订和撰写

《马克主义政治学原理target=_blanktitle=网上书城检索>行政学导论入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年,教材《马克主义政治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教材政治学新论,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

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日本政党政治和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研究在中国具有开拓性义,形成的三部论着都是国内政治学在这个领域的代表之作,而“政治形态”研究更是为中国政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概念和研究逻辑。

获奖情况

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一书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一书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政党政治与现代化——日本的历史与现实一书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优秀学术着作三等奖。

参考资料

1.林尚立人物简介·历史新知

2.林尚立已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川观新闻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1466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