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女性服装)

2023-07-03 22:04 

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女性服装

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成为民国知识女性标准服饰之一。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征大量毁坏。改革开放以后重新恢复为中国民族服装代表之一。

中文名

旗袍

外文名

cheongsam、chi-pao

别名

祺袍(台湾地区)

形成时期

20世纪20年代

曾用名

长衫、长袍

现代身份

外事场合礼仪服装,国际盛会礼服

适宜人群

女性

样式分类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琵琶襟旗袍礼服——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领子

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水滴领、竹叶领、马蹄领。

材质

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色彩

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满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图案

现代常见的旗袍图案为织锦缎,配以传统的中国纹饰如双鱼、富贵花、梅花等,还有以中国水墨画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设计的手绘旗袍。

制作

1、裁剪

(1)确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叠在里面,将粉线画在反面,浅色衣料勿用过深色的画粉。

(2)确定衣料的对折线——因旗袍前后中心都没设缝,所以排料时可以把面料独边对折,折够身肥为止。

(3)确定衣料图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领片上的图案方向一致。

(4)裁剪丝绒面料时,注意使各衣片毛绒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裁剪时,要在轮廓线外加适当的缝份和贴边。如装缝普通拉链,止口需1.5cm,隐形拉链,止口需1cm,包边和嵌边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检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数量和质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无错裁)。

2、缝制

(1)衣片归拔。

(2)侧缝贴牵条。

(3)襟边贴牵条。

(4)缝制。

其他相关

喻双双旗袍艺术馆是中国首个以艺术家个人名义命名成立的非遗旗袍艺术馆,集中华传统旗袍服饰艺术之大成,使观展者仿佛沉浸于立体艺术视觉体验空间,也为不同时代,不同门类的旗袍艺术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喻双双旗袍文化立足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强调旗袍文化的高度和审美。在旗袍艺术馆内陈列有文化研究和工艺实践创作的非遗系列旗袍艺术藏品,还集中展示了千百年来代表中国优秀民族传统工艺的缂丝、刺绣精品,以及喻双双经典旗袍与丹青艺术、古琴艺术等其它艺术融合的盘花扣、缂丝手绘扇面等独特新颖的艺术作品,提升了旗袍文化审美格调,拓展了非遗文化元素的跨界应用。[1]

参考资料

1.传承发展中国经典旗袍文化 喻双双旗袍艺术馆在北京揭牌·人民网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1608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