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中国人民大学的标志)

2023-07-29 20:04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中国人民大学的标志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是中国人民大学使用的标志,该校徽为“圆形篆书人字图案”、色彩为人大红和中文“中国人民大学”行书字体与英文“人民大学”文字环绕而成的标准组合为核心的图案。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章叶青设计了新版中国人民大学校徽图案 ;2002年9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确定了“圆形篆书人字图案”校徽,并于2002年10月1日起试用; 2003年4月起正式发布使用新版校徽。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标志中的三个人形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文为主的特色”,揭示了该校特色、优势和传统;三“人”字排列,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向并行”等意,象征该校师生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兼容并蓄、开放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

中文名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

英文名

The badg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作者

章叶青

字体

篆书

形状

圆形

主色调

红色

设计要素

•图案符号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校名组合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为"圆形篆书人字图案",结合学校中英文校名全称及建校时间,经专业设计而成,包括:

(1)以取自吴玉章老校长手迹的"中国人民大学"行书字体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名的专用标准字体;

(2)确定以上述标志、标准色、标准字及其标准组合为核心构成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为中国人民大学新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学校徽志是圆形篆书人字徽标,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下方有“1937”字样;外环上方是“中国人民大学”大写字体英文名“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外环下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题写的校名“中国人民大学”。

•色彩构成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采用标准色“人大红”(色值:C20、M100、Y80、K20、Pantone 201C)。

象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中的三个"人"字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特色",揭示了学校的特色、优势和传统;三个"人"字排列,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向并行"、"目标一致"、"辛勤耕耘"、"团结协作"等意;同时寓意为人民的办学传统:中国人民大学既是人民办的大学,也是为人民办的大学,办人民满意大学、创世界先进水平,为谋求人民的福祉作出贡献是人民大学的使命;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目标是培养勇于担纲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科特色:象征学校师生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兼容并蓄、开放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学校徽志下方有“1937”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

使用原则

使用场景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及其组合图案,用于包括公务名片、信笺、信封、稿纸、文件袋在内的办公用品,学生证、工作证、毕业证、录取通知书等证件,请示、报告、合同、协议等公文,校旗、校徽、路牌等标识,以及会务用品、公关用品都要统一使用这一标志及其组合变化构成的图案。

注意事项

中国人民大学所属各学院、机关部处等单位在制作有明确范例的物品使用校徽时,不得自行改动;制作没有明确范例但涉及学校形象及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物品时,需报学校形象建设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可制作使用。使用不当的,委员会有权予以纠正。

社会评价

2004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公布了“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调查结果,在主办方收到的77247份有效问卷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以34%的获选率获第一名。(中国青年报 评)

2002年启用的新版校徽表明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人文社科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校。步入21世纪,学校确立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干,兼有部分精干的、高起点的理工科的学科布局。(中国人民大学时任党委书记程天权 评)

设计者

章叶青,1992年从人大毕业的,毕业后先后赴日本、德国学习广告设计。在北京歌华集团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于2002年创办了知行堂广告有限公司,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兼创意总监。他曾经为新华书店、银行、企业都做过整体形象设计,还承接了中法文化年等多项涉外大型文化活动的总体形象设计。

争议事件

•校徽商标被抢注

2003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校徽图案曾申请注册为商标,并注册成功,专用期限为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

2015年2月,人大校徽商标未续展的时候,与该校徽图案类似的图形正在被申请注册为商标,申请人为春回大地公司。

参考资料

1.标记之下的大学记忆·科学网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1991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