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机器制造局(1884年建成国营企业)

2023-07-30 22:04 

金陵机器制造局1884年建成国营企业

金陵机器制造局(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的前身)诞生于同治四年(1865)。1865年,李鸿章由江苏巡抚升任代理两江总督,在到南京就任时,将其先前在苏州创办的西洋炮局也迁至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开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金陵机器制造局(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的前身)诞生于1865年(同治四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至此,金陵机器制造局成为一个拥有机器厂、熟铁厂、翻砂厂、木工厂、火箭厂、火药厂、水雷厂等工厂,数千工人,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的大型军工企业,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

公司名称

金陵机器制造局

成立时间

总部地点

南京

经营范围

机器制造

上市市场

1884年建成

组织形式

国有独资

法人代表

李鸿章

公司性质

国营

现名

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

产品服务

军火

员工人数

400人

简介

金陵机器制造局(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的前身)诞生于1865年(同治四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继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过瑞生洋行(J.J.Buchheistor),托英国军火商黑鲁(Hall)洋行代购了一套日生产能力为1000磅火药的机器,并雇聘该洋行的技师波列士哥德(G.Brtcegird1e)来设计和监督厂房的建造。

火药局自1882年动工,到1884年建成。中法战争后,清朝廷要整饬各省机器制造。新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奏准扩充金陵机器制造局,增添了价值约10万两银子的新设备。至此,金陵机器制造局成为一个拥有机器厂、熟铁厂、翻砂厂、木工厂、火箭厂、火药厂、水雷厂等工厂,数千工人,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的大型军工企业,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

晚清

1865年(同治四年)5月,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移营南京。在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筹建金陵制造局,亦称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66年8月竣工,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由刘佐禹任总办,马格里任督办。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

1869年,宁局已能制造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以及炮车和枪弹。1870年7月,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局,后于1875年(光绪元年)被焚毁。1873年,马格里受命赴欧洲,于1874年从英国、德国和瑞士购回一批机器,进行安装使用。这是宁局建成后进行的第一次扩充,使制造能力提高一步,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74年,制造出三尺喷筒,用火药发射的火箭1000支。马格里早年从事军医,不精通制造技术,在宁局监造的68磅子大炮,1875年1月5日在大沽炮台试放时,发生爆炸,炸死士兵5人,重伤13人,李鸿章于当年7月,撤销了他在宁局的任职。1879年2月,宁局接井乌龙山机器局。此局系因筹备江防需要,于1874年在南京郊外建立。接收后,由宁局承担江防炮台军火制造任务,经朝廷批准,给宁局常年额定经费10万银两,其中每年由江海关拨银5万两、江南筹防局拨银3万两、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2万两。

从此,宁局经费有了固定来源。1881年,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亦称四门神机连珠炮)。至此,宁局已发展成为既可生产劈山炮、24磅子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亦可生产山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等后膛枪炮,并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宁局出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军火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报朝廷拨银10万两,从美国购进机器50多台,进行扩建,并奏准每年增拨经费5万两,使该局能“放手制造”。扩建工程于1887年竣工,共支银10.046万两,宁局又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充。1888年,宁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至1896年,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和赛电枪相继停造,遂制造抬枪及l磅子快炮。1894年,宁局建立东子弹厂,采用无烟药装弹,这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此时,员工发展到1200多人,比韧创时期增加近两倍。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局中工匠唐坤明,设计制造出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台和沿海地区使用,杀伤力很强,人称唐为“金陵巧匠”。

民国

民国以来,金陵机器制造局名义上属中央陆军军械司管辖,实则为江苏各届都督所控制。1929年6月,金陵机器制造局改称金陵兵工厂。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兵工厂被迫西迁重庆,原址被日军占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工厂重新迁回南京。1946年9月改称六O兵工厂。

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期,国民党眼看败局已定,将六O兵工厂向台湾高雄搬迁,只留下少量无法搬走的旧机器设备以及整座厂房等。

解放后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同月29日第二野战军接管了工厂。同年10月,二野奉命南下,工厂改属第三野战军管辖,命名为军械总。

1950年8月,工厂改属华东军区。1952年11月军械总厂改属地方,由原二机部领导。

1952年底,山西长治三○七厂搬迁南京,与军械总厂合并,称国营三○七厂,不对外使用。1957年4月,采用国营晨光机器厂作为第二厂名,对外公开使用。1980年3月改称南京晨光机器厂:1996年6月,作为全国一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正式组建了晨光集团,并更名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现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尚存一批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早期的机器正厂、机器右厂和机器左厂虽已拆迁,但建厂标牌仍保存在拆迁后的厂房门额上,这些标牌上分别注明同治五年(1866年)建机器正厂、同治十二年建机器右厂、光绪四年(1878年)建机器左厂。现存原建筑有:光绪七年建的炎铜厂、卷铜厂,光绪九年和光绪十一年五月建的熔铜房,光绪斗一二年建的木厂大楼和机器大厂一等。每厂建筑少则一间,多则十余间。

这些厂房具有西洋风格,人字形屋顶,三角析架,门窗上部为拱形青砖清水墙,坚固宽敞。除清朝时期遗留下的厂房建筑外,还有民国时期的厂房及办公用房三十多座(间),至今仍在使用着。这批活的历史文物,使南京晨光集团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中国工业建筑的“陈列馆”。

参考资料

1.中国最早的军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历史大视野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2007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