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塞施米特Me262(德国喷气飞机)

2023-08-10 22:03 

梅塞施米特Me262德国喷气飞机

梅塞施密特Me-262“飞燕”是德国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在二战末期为德国空军制造的一种喷气飞机,盟军称之为暴风鸟,于1944年夏末首度投入实战。

Me262全称为Messerschmitt Me-262(梅塞施米特Me-262),1942年7月18日,首席试飞员弗·文德尔在德国的莱普海姆机场上空举行了一次划时代的飞行,二战中最成功的实战型喷气战斗机Me-262问世了。

中文名

Me-262喷气式飞机

外文名

The Me-262 type jet

研制单位

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

研制时间

服役时间

定型时间

国家

德国

设计型号

A1系列

绰号Schwalbe (燕子)

A-1a燕-战斗机的量产型

A-1a/U1-于机鼻加装两门航炮,总焗共六门,只生产了一架原型机

A-1a/U2-加装额外电子系统的全天候战斗机

A-1a/U3-武装区间侦察机,加装两具Rb50/30照相机,战斗机标准武装之Mk-108三公分机炮仅配备一门

A-1a/U4-机鼻只有一门50毫米大口径航炮,仅有两架原型机

A-1b-於A-1a相同,但配备BMW003引擎,极速每小时800公里

A2系列

绰号Sturmvogel (风暴鸟)

A-2a暴风-战斗轰炸机,装备两具ETC-504挂架,可挂载两枚500公斤炸弹,战斗机标准武装之Mk-108三公分机炮仅配备两门

A-2a/U1-安装有瞄准具,只生产了一架原型机

A-2a/U2-机鼻由玻璃组成以容纳投弹手,因Ar-234之开发成功而取消,仅有两架原型机

A-3a-对地攻击机,计划,从未投产

A-4a-侦察机型

A-5a-侦察机型

B系列

B-1a-双座教练机

B-1a/U1-由B-1a改装成夜间战斗机,装有FuG218“海王星”雷达

B-2a-双座夜间战斗机。加长机身,搭载使用碟型天线的FuG240柏林雷达,仅有纸上计划

C系列

C-1a-机尾装有瓦尔特火箭引擎的后燃器实验型,仅有一架原型机

C-2b-机尾装有瓦尔特火箭引擎的后燃器实验型,使用两具与国民战斗机相同之BMW-003引擎,仅有一架原型机

C-3a-机腹装有瓦尔舴特火箭引擎的拦截机型,未生产

AviaS-92-捷克制A-1a

AviaCS-92-捷克制B-1a

A-1b/A-2a

ME-262A-1b/ME-262A-2a单座轰炸机

最高速度:470 mph(755km/h)

主武器:2门30mmMK 108机炮(100发/门)

2门30mmMK 108机炮(80发/门)

副武器:500千克炸弹(轰炸时)

24枚R4M火箭(拦截时)

ME-262B-2a 双座夜战机:

主武器:2门30mmMK 108机炮(100发/门)

2门30mmMK 108机炮(80发/门)

副武器:在驾驶员座舱后加装2门30mmMK 108机炮,在机头下加装SG 500穿甲机炮(12发)或一门50mmMK 114机枪或48枚R4M火箭

A-1a/B-1a

Me-262A-1a(单座战斗机)Me-262B-1a(双座夜间战斗机)

长度:10.6m/11.8m(有雷达天线)

翼展:12.5m

高度:3.5m

空重:4000kg/4400kg

最大起飞重量:7045kg/6400kg

乘员:1人

发动机:两台Junkers Jumo 004B-1

推力:2×900kg

最大飞行速度:540 mph(870 km/h)

实用升限:11,500 m

航程:1050km

作战半径:未知

爬升率:1200 m/min

推重比:0.28(双座夜间型)

主武器:2门30mmMK 108机炮(100发/门)

2门30mmMK 108机炮(80发/门)

副武器:外挂2门30mmMK 103机炮或2门30mmMK 108机炮或2门20mmMG 151/20机枪 

服役事件

1943年6月,Me262正式投产,7月份开始组建第一支实验飞行队。飞行员在驾驶Me262对法国境内盟军目标进行轰炸时发现,传统的瞄准具已不适应高速飞行。

1944年7月25日,Me262首次与皇家空军一架“蚊”式飞机不期而遇,“蚊”式侦察机在慕尼黑上空9000米高度飞行。英国飞行员根本不害怕德国战斗机,通常它们爬到这个高度的时候早就没劲了。因此当他扭头发现身后400米处出现了一架敌机的时候,多少有点惊讶,更令他惊讶的是,这架飞机竟然没有螺旋桨!尽管前者以663千米/小时的速度俯冲脱离,但仍引起了盟军的注意和惊奇。8月,由翁兰少校指挥的第51轰炸航空团第一次将轰炸型Me262A—2a投入北非战场,但因挂弹后速度降至670千米/小时,常常成为盟军螺旋桨战斗机追击的靶标。加上为预防俯冲引起飞机解体,飞机只许作平飞投弹,造成命中点偏差达到1~2千米事实证明,Me262根本不适于作为轰炸机使用。

真正的战斗机改型Me262A—1a是1944年6月才正式参战的,EK262实验飞行队年轻的指挥官诺沃托尼少校率先击落盟军侦察机一架。8月末,希特勒允许“有限生产”这种战斗机改型。9月,刚刚组建正规战斗部队,即“诺沃托尼司令官飞行队”拥有飞机40架,主要任务是本土防空作战,作战对象是飞入境内的盟军四发动机大型战略轰炸机。在一次战斗中,6架Me262于数分钟内接连击落15架B—17型轰炸机,Me262的大口径航炮开始显示出对大型目标的有效摧毁力,而高速飞行又提高了自身的生存性。10月中旬开始,该部每天出动3~4架,伏击于敌轰炸机航线两侧,三十天内又击落敌机22架。

诺沃托尼殒命后,部队改编为“第7兴登堡飞行团”,由施泰因霍夫上校接替指挥,全团飞机也改装了55毫米的R4M 空对空火箭,至1945年2月的最后一周,该团共击落大型轰炸机45架,战斗机15架。

机头装上FuG—218型雷达的Me262B—1a/U1双座夜间战斗机改型于1945年2月参战,从属于“贝他司令官飞行队”,负责柏林夜间防空。4月又改称第11夜间战斗机中队,至4月底解散前,共击落“蚊”式飞机30架,其中16架系贝他一人所为,至大战结束,各型Me262合计生产出1433架(一说1294架)。可惜的是世界头号“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少校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种不太可靠的飞机,他在Me109上完成了352架的惊人成就。

德军发展了新的战术对抗盟军轰炸机的防御。利用Me262携带大量R4M火箭弹,从轰炸机编队侧面接近,并在轰炸机0.5英寸口径机枪的射程外齐射火箭弹。一两枚火箭弹的威力就足以击落以坚固而闻名的B-17轰炸机。这个战术来得太迟,已经无力改变战况,但它比标准的攻击方法更具效果。这种攻击方式一直沿用到空对空导弹普及才淡出战争舞台。也因为每次都有两至三架Me262一同攻击而被起了一个外号——德国空军狼群(Luftwaffe's Wolf Pack)。

1944年9月1日,美国空军卡尔·斯帕兹(Carl Spaatz)中将指出,如果德军配备更大量喷射机的话,他们就能够增加美国空军轰炸机的损失,令到盟军需要暂停日间的战略轰炸任务。

喷气机是德军的反制方式是沿着降落路线架设起防空炮和传统派战斗机保护在起飞或降落的Me262。另一个试验性战术是把氮氧化物容器加装到P-51上。在追击Me262时,飞行员按一下按钮就能够把氮氧化物注入到引擎,以取得额外马力,美国陆军要求比原定计划更早开始生产他们的喷射战斗机—P-80,以对抗Me262。美军在欧洲部署了4架P-80,但在其中1架发生严重意外后不得不停飞所有P-80。

1944年10月5日,皇家加拿大空军第401中队的一架喷火式战斗机击落首架Me262。1945年2月15日,一架由苏联“王牌”飞行员伊万·阔日杜布(IvanKozhedub)驾驶的La-7战斗机在德国东部击落了1架Me262,也是二战期间苏联击落的唯一喷气机,虽然英国的流星式喷射战斗机早于1944年7月服役,但两架流星式飞机从来没有投入实战,起初流星式只在英国上空拦截V-1飞弹,其后在欧洲大陆执行任务,却从未有遇到任何战斗。直到抗美援朝战争才开始出现喷气机对喷气机的空战。

总体评价

Me-262是世界上第一款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由于受到德国政府和德国空军的反对,Me-262的全面投产被推迟,因为他们不愿把资源用来生产一款没有明确用途的试验型飞机。德军在早期将这种飞机作为战斗轰炸两用机使用。不过,随着德军越来越需要一款性能卓越的拦截机,Me-262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事实证明,“飞燕”能够对美国的轰炸机编队发动毁灭性打击,而且飞行速度比美国的驱逐机快。

Me-262的设计工作始于1938年。当时德国梅塞施密特飞机制造公司的沃尔德玛博士设计了飞机的后掠翼机体(具体说是略带后掠角的下单翼),采用了BMW(宝马)公司最新开发的涡轮喷气发动机。1941年4月,原型机Me-262 V1机体建造完成,一开始采用的是著名的尤莫210G式液冷活塞发动机,11月才换装喷气发动机。1942年7月18日,温德尔上尉驾驶喷气式原型机试飞成功。德国空军于8月定型为“雨燕”(生产型是全后掠翼的)。但是由于资源短缺和盟军的轰炸,Me-262直到1943年6月才开始生产。

Me-262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机。它那呼啸着的喷气式发动机和后掠式机翼显示了战斗机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揭开了空战史上新的一页。虽然Me-262被视作深陷绝境的纳粹德国空军施展的最后绝招,而且其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扭转战局的需求,但不到一年的实战过程却证明它不愧为一种强大的作战飞机。

参考资料

1.纳粹德国的末日王牌:梅塞施密特Me-262,生不逢时却有划时代意义 ·搜狐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2151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