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鱼草(醉鱼草亚科醉鱼草属植物)

2023-08-25 19:04 

醉鱼草醉鱼草亚科醉鱼草属植物

醉鱼草(学名:BuddlejalindleyanaFortune)是马钱科、醉鱼草属灌木,高可达3米。茎皮褐色;幼枝、叶柄、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均密被星状短绒毛和腺毛。叶对生,叶片膜质,卵形、侧脉上面扁平,穗状聚伞花序顶生,苞片线形,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紫色,芳香;花萼钟状,花萼裂片宽三角形,花冠内面被柔毛,花冠管弯曲,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下部或近基部,花丝极短,花药卵形,子房卵形,柱头卵圆形,果序穗状;蒴果长圆状或椭圆状,无毛,有鳞片,基部常有宿存花萼;种子小,淡褐色,无翅。4-10月开花,8月至翌年4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海拔200-2700米山地路旁、河边灌木丛中或林缘。马来西亚、日本、美洲及非洲均有栽培。

醉鱼草全株有小毒,捣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鱼麻醉,便于捕捉,故有“醉鱼草”之称。花和叶含、醉鱼草甙,柳穿鱼甙;刺槐素等多种黄酮类。花、叶及根供药用,有祛风除湿、止咳化痰、散瘀之功效。兽医用枝叶治牛泻血。全株可用作农药,专杀小麦吸浆虫、螟虫及灭孑孓等。花芳香而美丽,为公园常见优良观赏植物。

中文学名

醉鱼草

中文别名

闭鱼花(本草纲目) 痒见消(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鱼尾草(履巉岩本) 樚木(普济方) 五霸蔷

二名法

Buddleja lindleyan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唇形目 Lamiales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醉鱼草属 Buddleja

醉鱼草 B. lindleyana

分布

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海拔200-2700米山地路旁、河边灌木丛中或林缘。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马来西亚、日本、美洲及非洲均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舟山。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醉鱼草结实率高,能产生大量种子,可用播种方法繁殖。一般花后2-3个月种子成熟。醉鱼草的果为茹果,成熟后开裂,种子随即散落。因此种子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后随即播种,在20-25℃条件下3-5天发芽,发芽率一般在70%以上,且出苗整齐。1年生苗株高可达80-100厘米。

扦插繁殖:醉鱼草属植物多数种类枝条生根容易,可用于扦插繁殖。一般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或嫩枝作为扦插材料,以草碳土、珍珠岩或河沙作为扦插基质,用200-300x10萘乙酸溶液浸泡插穗后扦插,在20-25℃条件下生根率达70%以上。这种方法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繁殖系数大,适于大规模繁殖。

分株繁殖:醉鱼草为丛生状灌木,可用分株法繁殖。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大苗,但繁殖系数小,不能用于规模化生产,适合家庭少量繁殖。

栽培技术

醉鱼草适应性强,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栽培养护容易,可粗放管理。在栽培应用中主要注意以下3个环节:⑴醉鱼草为阳性植物,喜干燥的土壤,怕水淹,因此栽培醉鱼草一定要选择向阳、高燥的地点;浇水不宜过多,雨季要注意防涝。⑵醉鱼草萌葵力很强,开花期间及时将残花剪除,以利美观;植株上的花全部谢后将枝干从基部剪除,在气温适宜的时候,从基部可萌发大量新枝,完成植株更新。不少种类当年生枝条即可开花。⑶醉鱼草类植物的枝叶对鱼有毒,因此不宜将此类植物种植在养鱼的水边。

主要价值

园林

⑴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车绿带的绿化:醉鱼草植株不高,耐修剪,群体观赏效果好,而且滞尘能力强,很适合道路绿化。

⑵与林业生态建设相结合,营造大面积生态园林景观。由于醉鱼草植物生态适应性强,生长快,观赏价值高,可快速形成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

⑶点缀方式:于庭院、公园、居住区绿地之中宜采取自然式配置,可孤植丛植或群植于路边、草坪、墙角或山石旁边。也可布置成花坛、花境。

⑷观花绿篱:该类植物萌芽力强,耐修剪,枝叶密集,生长迅速,可用作自然式或规则式绿篱。

⑸屋顶绿化:由于该类植物抗旱、耐贫瘠,可用于屋顶绿化。

⑹建立醉鱼草专类花园:该属植物不仅花色丰富、花香宜人,而且一年四季均有开花的类型,因此,将不同的种类和品搭配种植,可形成四季均有花可赏的专类香花园。由于醉鱼草五彩缤纷的色彩和香气,极易引来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可以形成充满生气的生态花园。

观赏

盆栽:花序较短的类型经修剪整形后可盆栽观赏,自由摆放在庭园、广场、阳台和屋顶。

切花:不少品种可作为切花,用作插花材料。作为切花的基本要求是,花枝和花序长、花序上的小花开花整齐、花冠不易脱落。醉鱼草的许多品种均可作为优良的切花。

药用

【性味】辛;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驱虫、化骨硬。主痄腮、痈肿、瘰病、蛔虫病、钩虫病、诸鱼骨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1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参考资料

1.醉鱼草·植物智

2.醉鱼草·国家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2358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