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每年专硕和学硕报考人数

2023-04-04 03:0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硕学硕基本一样,但专硕考数二,容易,但为什么考的人少,分数还低?

我是北科研一冶金的学生。

专硕学硕的培养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你是否读博士。学硕可以转博,可以是1+4或者2+3,但是专硕要毕业后重新考博士。所以说,如果你想读博士,并且想少读几年,那就考学硕。如果你只是想读硕士,那就考专硕就可以了。

专硕分数低,是因为报录比相对小一些。而且由于以前专硕和学硕的培养方式不一样,所以人们潜意识觉得学硕好一些,实际上是一样的。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硕专硕招录人数及分数都有哪个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硕专硕招录人数及分数方向有学硕。

从去年的分数上来讲,两者的分数线差不多。如果是从你自身的学习情况上来讲,专硕的难度会比学硕简单,不管是任何专业,专硕都比学硕简单。

也可以去问问启道考研的老师,总体上说的话专硕简单,学硕难。

专硕好考,巴特 专学在北科区别不明显。

专硕的培养模式是更加注重工程实践,两年半的研究生阶段至少会有1年在外面做项目。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公布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

现已有多个省份公布考研人数:

1、安徽省: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透露,共有232080名考生报考,再创历史新高。安徽省2022年共有21.68万人报名,2023年和2020年的报名人数分别是17.5万人和16.5万人。

2、陕西省:

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中提及今年陕西省报名人数171900人,比上年增加2.46%。

3、辽宁省: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今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接近15万,组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辽宁省2022考研报考人数为150033人。

4、广西省:

广西新闻网发布新闻,其中提及2023年广西研考报名人数突破9万人,比去年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13.9%,考生规模连续多年大幅增长。

5、四川省:

四川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25.8万人,较去年增加0.4万人。

据统计,今年多所“双一流”高校的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了下降趋势,甚至下降了近15%。而反观一些“双非”高校,呈现普遍上涨的情况。安徽工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和海南医学院的报考增幅都在35%以上。桂林医学院的增幅更是一骑绝尘,达到了66.3%。

2023年考研热门专业预估:

学硕热门专业包括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其中化学位列多所高校报考人数的Top5,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天津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

专硕热门专业(含非全)则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学)、金融、学科教学等。

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非全日制招生人数多,报考人数也会相应地更多。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考研率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考研率在26.2%。

将2023考研报考情况与2020考研对比后发现:

2023报考人数相比2020减少了2000人、减幅约16%,统考招生减少78人、这样使得整体的录取比例由20年的22.7%上升到21年的26.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报录比由20年的3.7:1大幅上升到21年的9.3:1,这也是由于统考招生人数缩减以及报考人数增加双向导致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硕,自动化学院)报录比则是由20年的10.6:1下降到21年的6:1,这主要是报考人数缩减导致。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硕)报录比连续2年高达12:1以上,也是极为热门的专业。企业管理(学硕)20年的报录比则是创下了骇人的23.8:1,估计也因此吓退了21年的考生,报考人数从190锐减至60,不过21年报录比仍然达到6:1。

同样的情况还有同学院的国际贸易学硕、会计学硕士以及产业经济学硕其20年的报录比实在太惨烈,导致21年的报考人数均发生了大幅度缩减。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专业考研

可以的,不需要加试的。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09 冶金物理化学

复试科目:522 冶金工程专业综合

研究方向:

01炼铁原料及资源综合利用

02炼铁新技术

03炼钢新技术

04凝固理论及浇注新工艺

05洁净钢冶炼技术

06特殊钢冶金

07铁合金

08冶金过程模拟及仿真

09冶金流程工程学

10冶金节能与环保

11轻金属冶金与轻合金材料

12电极材料与融盐电解

13有色冶金过程模拟与节能优化

14湿法冶金

15电池和磁性材料制备与储能技术装置

16薄膜材料制备与金属表面技术

17高纯金属提取与应用

18稀有金属冶金

19电化学冶金与绿色新工艺

20有色金属钠米材料制备

21有色冶金新工艺、新理论与循环利用

22有色金属相图与热力学

23过程冶金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24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法及原理

25冶金熔体及热力学

26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27相结构及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

28冶金电化学及新能源

29工业系统代谢分析与绿色工业链接技术

30低碳生态化(生物)冶金及生态修复

31资源、能源高效及循环利用技术

32冶金废渣、废水、废气、粉尘高效控制、处理

33金属微观结构与性能

34金属凝固

35金属中的第二相粒子行为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475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