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机械与功实验专题(答案)

2023-04-15 23:14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机械与功实验专题(含答案)
考点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所示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杆的质量忽略不计,且原来处于水平平衡。
(1)杠杆B点挂有两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1,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N,则每个钩码重为_________N;
(2)在杠杆后面安装一个以O为圆心的圆盘,把测力计从A点移到D点,施加拉力F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此时拉力F1'沿图中的CD线的方向(CD是圆O的切线);
①在图中画出拉力F1'的示意图,并画出F1'的力臂l1'_________;
②比较两次动力的大小:F1_________F1'(选填“>”“=”或“<”)(忽略弹簧测力计重力的影响),请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
2.利用杠杆做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
(1)如图甲所示,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右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杠杆平衡后,在A点悬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____个钩码;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___________(选填“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为了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在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此天平是利用了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或“等臂”)杠杆原理制成的;
(4)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
①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则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假如砝码因生锈等原因质量增大,则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小明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_。经老师提醒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如图乙,若将A、B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将_________(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可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_;若b位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每个钩码重为1N,则在b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g取10N/kg)
(4)小明突发奇想,他采用图丁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拉力总是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__。
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1N。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需调节___________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在杠杆的D点挂___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___________N;
(4)如图丁所示,用竖直向上的力匀速拉动质量分布均匀的另一杠杆,杠杆转动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将重为36N的物体缓慢升高10cm,拉力大小F为16N,拉力移动的距离为25cm,此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若将重物的悬挂点由A点(为第1次)向右移至B点(为第2次),将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次有用功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第___________(选填“1”或“2”)次杠杆的机械效率高。
5.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 _____(处于/不处于)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左/右)调节;
(2)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B点处挂上 _____个钩码,可以再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把A、B处所挂钩码同时向支点移动1格,则杠杆 _____(选填“依然平衡”“左端下降”或“右端下降”);
(3)小明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发现按图丙中弹簧测力计使用方式校零时往往很困难,由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秤钩都有一定的质量,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略 _____绳子受到的实际拉力(选填“大于”或“小于”),为了在竖直向下方向校零,一种方法是取两个弹簧测力计先竖直方向校零后,如丙图右侧所示竖直放置,秤钩对钩,在竖直方向拉到某一数值,这时只要移动弹簧测力计 _____(甲/乙)的指针,使其示数与另一弹簧测力计相等即可完成校零;
(4)实验中小明曾提出“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影响杠杆的平衡”。为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小华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圆盘可以绕着圆心O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如图丁所示。他先在圆盘的C点挂上4个钩码,又在G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后,圆盘在图示位置平衡,此时CD水平;接着他将挂在G点的钩码先后挂在 _____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发现圆盘仍在图示位置平衡,则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6.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明通过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左/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2)要使图乙中杠杆平衡,应在a处挂_____个钩码(题中的每个钩码都是相同的);
(3)当弹簧测力计由图丙的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变大/不变/变小);
(4)有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_____(选填序号:①改变力的大小②改变力的方向③改变力的作用点);
(5)小明对原来装置进行改装如丁图,与丙图比较,同样用竖直向上的力,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机械效率高的是_____(丙/丁)图;若利用丁图,小明两次将钩码分别挂在A点和C点,使钩码上升同样的高度,那么机械效率_____(A/C/一样)高;
(6)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7.如图所示是小红和小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A点挂有2个质量均为的钩码,应在B点挂___________个质量均为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如图丙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4)实验结束后,小华联想到生活中的杆秤,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仪器,如图丁所示,其主要结构由秤杆、秤钩A、提纽(B、C)、秤砣D组成(O点为刻度的起点),使用时,用手提着其中一个提纽,该提纽相当于杆秤的支点。
①在称量货物时,使用提纽___________(选填“B”或“C”),该杆秤的称量范围更大。
②若该杆秤配套的秤砣D有磨损,则称量货物时杆秤显示的质量比货物的真实质量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8.物理实践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他们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静止状态,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如图乙在支点两侧挂上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若在A、B处下方再各挂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3)接着小组同学又利用图丙装置继续探究,在杠杆D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示数为___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完后,他们又做了图丁的探索:找了一根长为L,重为G0的完整铅笔,把的铅笔伸出桌子边缘,用细线在铅笔B端挂物体,当物体重力G=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时,铅笔A端刚好会被翘起。
考点二:功率的测量
1.小明想测出自己从一楼跑到三楼做功的功率,如图所示。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刻度尺;
(2)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_____;
A.测出自身的质量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D.测出上楼所用的时间t
E.算出上楼功率P
(3)小明爬楼功率的表达式为P=_____(用方案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2.跳绳是我市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小华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自己跳绳时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不计绳重)。
(1)用体重计测量自己的质量m;
(2)估测自己平均每次跳起的高度h(人的重心上升的高度);
(3)用______(填测量器材)记录跳n次所用的______(填物理量与其对应字母)。
(4)计算出跳绳时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P=______。
(5)两人想比较跳绳的平均功率(假设两人跳起的平均高度相同),则______。
A.频率相同,体重大的功率大B.频率相同,跳的时间长的功率大
C.体重相同,频率高的功率小D.体重相同,跳的时间长的功率大
(6)小华要想提高跳绳测试的成绩,请你从物理学角度为他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3.测量两位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做功快慢的实验:
(1)已提供的器材是体重秤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
下表是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同学 做功时间(秒) 做功(焦)
1 甲 30 6000
2 甲 60 120007
3 乙 30 4000
4 乙 50 6000
(2)比较实验次数1和3可得到:当______相同时,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3)比较实验次数______可知:当两位同学做功相同时,所用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4)当他们做功多少和做功时间均不相同时,______,做功越快。因此,为了比较两位同学做功的快慢,应该在表格最后一列增加一栏项目,这个项目是______,为此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______。
考点三: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记录表: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η
较缓 10 0.1 5.0 1 20%
较陡 10 0.3 6.7 1 45%
最陡 10 0.5 8.0 1
(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   运动。
(2)比较表中“物块重”和“   ”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3)第三次实验时即“最陡”时,此次实验把物块拉上去的机械效率是   。
(4)分析第1次实验的数据即“较缓”时可知,斜面对物体摩擦力为   N。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81.4%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   力(选填“省”或“费”)。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他首先测出木块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木块,调节斜面倾斜角度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斜面倾角θ 木块重G/N 斜面高h/m 斜面长s/m 拉力F/N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5° 10 0.1 0.4 3.6
30° 10 0.2 0.4
(1)实验中,小明测拉力时要用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斜面拉着木块做   运动,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当斜面倾斜角为30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拉力F=   N。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度越   (选填“大”或“小”),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   不变,斜面的光滑程不变,只改变物重。
(拓展)实验完成后,小明没有进行其他操作,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当斜面倾斜角为30度时,木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N。
4.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他先后将钩码放置在图中A、B位置,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慢地上升,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钩码悬挂点 钩码重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n/%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1)实验中,小强应在物体处于   (填“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
(2)表格中第2次实验所测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保留1位小数)。
(3)实验后小强认真地思考,发现实验数无法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这是因为   。
5.某实验小组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中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钩码重G物/N 0.5 1.0 1.5 2.0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0.3 0.5 0.7 0.9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3 0.3 0.3
机械效率η 67% 71% 74%
6.小红要测量图中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钩码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0.1 0.9 0.3 74%
2 4 0.1 1.6 0.3 83%
3 6 0.1 2.3 0.3
(1)实验中要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小红测的是   (选填“甲”或“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3次测出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整数)。
(3)分析表中数据还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物体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7.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钩码重/N 购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8%
2 4 10 1.5 30 ?
3 6 10 ? 30 90.9%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   。
(4)在第2次实验时,如果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那么所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机械与功实验专题参考答案
考点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所示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杆的质量忽略不计,且原来处于水平平衡。
(1)杠杆B点挂有两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1,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N,则每个钩码重为_________N;
(2)在杠杆后面安装一个以O为圆心的圆盘,把测力计从A点移到D点,施加拉力F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此时拉力F1'沿图中的CD线的方向(CD是圆O的切线);
①在图中画出拉力F1'的示意图,并画出F1'的力臂l1'_________;
②比较两次动力的大小:F1_________F1'(选填“>”“=”或“<”)(忽略弹簧测力计重力的影响),请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
【答案】1.5 = 由图可知,l1和l1'为同一个圆上的半径,则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两次的动力臂相等,动力不变,所以
2.利用杠杆做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
(1)如图甲所示,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右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杠杆平衡后,在A点悬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____个钩码;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___________(选填“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为了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在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此天平是利用了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或“等臂”)杠杆原理制成的;
(4)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
①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则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假如砝码因生锈等原因质量增大,则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左 消除杠杆重力的影响,便于测量力臂 6 逆时针旋转 右侧再增加一个钩码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等臂 大于 小于
3.小明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_。经老师提醒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如图乙,若将A、B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将_________(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可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_;若b位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每个钩码重为1N,则在b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g取10N/kg)
(4)小明突发奇想,他采用图丁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拉力总是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右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左端下沉 变大 4 大于 杠杆自重的影响
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1N。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需调节___________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在杠杆的D点挂___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___________N;
(4)如图丁所示,用竖直向上的力匀速拉动质量分布均匀的另一杠杆,杠杆转动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将重为36N的物体缓慢升高10cm,拉力大小F为16N,拉力移动的距离为25cm,此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若将重物的悬挂点由A点(为第1次)向右移至B点(为第2次),将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次有用功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第___________(选填“1”或“2”)次杠杆的机械效率高。
【答案】平衡螺母 4 0.5 不变 90% 相等 2
5.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 _____(处于/不处于)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左/右)调节;
(2)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B点处挂上 _____个钩码,可以再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把A、B处所挂钩码同时向支点移动1格,则杠杆 _____(选填“依然平衡”“左端下降”或“右端下降”);
(3)小明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发现按图丙中弹簧测力计使用方式校零时往往很困难,由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秤钩都有一定的质量,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略 _____绳子受到的实际拉力(选填“大于”或“小于”),为了在竖直向下方向校零,一种方法是取两个弹簧测力计先竖直方向校零后,如丙图右侧所示竖直放置,秤钩对钩,在竖直方向拉到某一数值,这时只要移动弹簧测力计 _____(甲/乙)的指针,使其示数与另一弹簧测力计相等即可完成校零;
(4)实验中小明曾提出“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影响杠杆的平衡”。为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小华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圆盘可以绕着圆心O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如图丁所示。他先在圆盘的C点挂上4个钩码,又在G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后,圆盘在图示位置平衡,此时CD水平;接着他将挂在G点的钩码先后挂在 _____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发现圆盘仍在图示位置平衡,则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处于 右 1 右端下降 小于 乙 D 、N
6.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明通过调节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左/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2)要使图乙中杠杆平衡,应在a处挂_____个钩码(题中的每个钩码都是相同的);
(3)当弹簧测力计由图丙的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变大/不变/变小);
(4)有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_____(选填序号:①改变力的大小②改变力的方向③改变力的作用点);
(5)小明对原来装置进行改装如丁图,与丙图比较,同样用竖直向上的力,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机械效率高的是_____(丙/丁)图;若利用丁图,小明两次将钩码分别挂在A点和C点,使钩码上升同样的高度,那么机械效率_____(A/C/一样)高;
(6)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答案】右 1 变大 ② 丙 C D
7.如图所示是小红和小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A点挂有2个质量均为的钩码,应在B点挂___________个质量均为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如图丙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4)实验结束后,小华联想到生活中的杆秤,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仪器,如图丁所示,其主要结构由秤杆、秤钩A、提纽(B、C)、秤砣D组成(O点为刻度的起点),使用时,用手提着其中一个提纽,该提纽相当于杆秤的支点。
①在称量货物时,使用提纽___________(选填“B”或“C”),该杆秤的称量范围更大。
②若该杆秤配套的秤砣D有磨损,则称量货物时杆秤显示的质量比货物的真实质量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达到 右 2 便于测量力臂 先变小后变大 C 大
8.物理实践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他们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静止状态,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如图乙在支点两侧挂上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若在A、B处下方再各挂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3)接着小组同学又利用图丙装置继续探究,在杠杆D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示数为___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完后,他们又做了图丁的探索:找了一根长为L,重为G0的完整铅笔,把的铅笔伸出桌子边缘,用细线在铅笔B端挂物体,当物体重力G=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时,铅笔A端刚好会被翘起。
【答案】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便于测量力臂 将悬挂在B处的钩码向左移动2格(答案合理即可) 3.3 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的平衡有影响 1.5G0
考点二:功率的测量
1.小明想测出自己从一楼跑到三楼做功的功率,如图所示。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刻度尺;
(2)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_____;
A.测出自身的质量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D.测出上楼所用的时间t
E.算出上楼功率P
(3)小明爬楼功率的表达式为P=_____(用方案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答案】台秤(磅秤) 秒表 B
2.跳绳是我市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小华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自己跳绳时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不计绳重)。
(1)用体重计测量自己的质量m;
(2)估测自己平均每次跳起的高度h(人的重心上升的高度);
(3)用______(填测量器材)记录跳n次所用的______(填物理量与其对应字母)。
(4)计算出跳绳时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P=______。
(5)两人想比较跳绳的平均功率(假设两人跳起的平均高度相同),则______。
A.频率相同,体重大的功率大B.频率相同,跳的时间长的功率大
C.体重相同,频率高的功率小D.体重相同,跳的时间长的功率大
(6)小华要想提高跳绳测试的成绩,请你从物理学角度为他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答案】秒表 时间t A 降低跳起的高度等
3.测量两位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做功快慢的实验:
(1)已提供的器材是体重秤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
下表是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同学 做功时间(秒) 做功(焦)
1 甲 30 6000
2 甲 60 120007
3 乙 30 4000
4 乙 50 6000
(2)比较实验次数1和3可得到:当______相同时,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3)比较实验次数______可知:当两位同学做功相同时,所用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4)当他们做功多少和做功时间均不相同时,______,做功越快。因此,为了比较两位同学做功的快慢,应该在表格最后一列增加一栏项目,这个项目是______,为此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______。
【答案】秒表 所用时间 1和4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 做功/做功时间(焦/秒) 功率
考点三: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记录表: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η
较缓 10 0.1 5.0 1 20%
较陡 10 0.3 6.7 1 45%
最陡 10 0.5 8.0 1
(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   运动。
(2)比较表中“物块重”和“   ”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3)第三次实验时即“最陡”时,此次实验把物块拉上去的机械效率是   。
(4)分析第1次实验的数据即“较缓”时可知,斜面对物体摩擦力为   N。
【答案】(1)匀速直线;(2)沿斜面拉力;(3)62.5%;(4)4。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81.4%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   力(选填“省”或“费”)。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省;(2)62.5%;(3)斜面倾斜程度; 斜面粗糙程度;(4)大于。
3.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他首先测出木块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木块,调节斜面倾斜角度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斜面倾角θ 木块重G/N 斜面高h/m 斜面长s/m 拉力F/N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5° 10 0.1 0.4 3.6
30° 10 0.2 0.4
(1)实验中,小明测拉力时要用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斜面拉着木块做   运动,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当斜面倾斜角为30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拉力F=   N。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度越   (选填“大”或“小”),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   不变,斜面的光滑程不变,只改变物重。
(拓展)实验完成后,小明没有进行其他操作,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当斜面倾斜角为30度时,木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N。
【答案】:(1)匀速直线;(2)6;(3)小; 低;(4)斜面的倾角(高度);
(拓展) 1。
4.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他先后将钩码放置在图中A、B位置,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慢地上升,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钩码悬挂点 钩码重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n/%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1)实验中,小强应在物体处于   (填“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
(2)表格中第2次实验所测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保留1位小数)。
(3)实验后小强认真地思考,发现实验数无法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这是因为   。
【答案】(1)匀速运动;(2)83.3%;(3)钩码悬挂点位置不同。
5.某实验小组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中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钩码重G物/N 0.5 1.0 1.5 2.0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0.3 0.5 0.7 0.9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3 0.3 0.3
机械效率η 67% 71% 74%
【答案】(1)匀速;(2)56;(3)大。
6.小红要测量图中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钩码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0.1 0.9 0.3 74%
2 4 0.1 1.6 0.3 83%
3 6 0.1 2.3 0.3
(1)实验中要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小红测的是   (选填“甲”或“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3次测出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整数)。
(3)分析表中数据还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物体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1)匀速;(2)乙;87%;(3)物体越重。
7.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钩码重/N 购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8%
2 4 10 1.5 30 ?
3 6 10 ? 30 90.9%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   。
(4)在第2次实验时,如果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那么所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88.9%;(2)2.2;(3)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4)变小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机械与功实验专题(答案)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598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