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人(广东省吴川市人)

2023-05-10 00:04 

吴川人广东省吴川市人

吴川人,一般指籍贯吴川、祖籍吴川或在吴川出生的人,吴川人属广府民系支下的吴化民系。吴川人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海外,尤其是广州、深圳地区居多,吴川商人近年在全国尤其是广东地区取得的成绩,使这个族群见露头角。吴川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数百名亿万富豪多为包工头出身,是全国富豪数量最多的县级市。

吴川历代才俊不计其数,吴川人胸襟宏阔、勤劳拼搏、敢为人先、开放兼容的精神品格为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民间吴川人有“粤西犹太人”之誉称。

中文名

吴川人

英文名

Wuchuan people

民系

广府之吴化民系

人口

约106万

民间誉称

粤西犹太人

历史名人

林召棠、李汉魂等

一、土白话分两类:一类是以梅录话为代表的土白话,有梅录口音、塘缀口音、长岐口音之分。梅录口音主要通行于梅录街道;塘缀口音主要通行于西北部的塘缀区;长岐口音主要通行于北部的浅水区和长岐区,和相邻的茂名、化州白话口音接近。另一类是以吴阳话为代表的“土白话”(当地亦称为黑话)。它通行于吴阳、黄坡、塘尾、振文等镇街。据统计,讲吴阳话(黑话)的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今坡头区属湛江市,旧属吴川县辖,九成的居民也是讲吴川话。梅录话、吴阳话都属白话,具有白话的共同特征,大体上可以互相交流。比较之下,梅录话跟“广府话”稍接近,吴阳话跟“广府话”有明显不同,这就是所谓“土”。

二、东话:即雷话和雷州、徐闻一带的雷话很接近,都是属于闽语方言。它主要分布于兰石、王村港、覃巴等镇。据估计,说东话的人数近十万人。有人说,这几个镇地理位置上正好位于吴川市东部,且与邻近电白县水东镇相连,电白县把水东镇的话叫“东话”,吴川的东话也因此得名。

三、海话:海话也叫吉兆话,分布在吉兆一带,这是一种濒危语言。

吴川话目前被归粤语,不过这种划法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吴川话无论从历史还是语言的本身,都不属于粤语。从历史角度来说,多数讲吴川话人的父系祖先来自福建,操古闽语;从语言来说,吴川话和其它任何语言都无法沟通,包括相识度最高的化州话。而语言与方言的判断标准,就能否相互沟通。

所以吴川话和粤语的关系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一、吴川话属于粤语吴化片;二、吴川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属于粤语,两者平衡关系。

吴川经济

吴川建筑

吴川经济

吴川建筑大军有20多万人,活跃大中小城市,还包括东南亚、非洲、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2014年初步统计,吴川超亿元身家的建筑老板有500多人。其中,超50亿元的有55人,超20亿元的有120人,一千万元以上身家的老板有2000多人。[2]

吴川本土有建筑公司17家,去年创造70多亿元产值。

1994年获广东建筑之乡称号的吴川,上世纪80年代就以出“包工头”而闻名珠三角,至目前吴川已拥有建筑大军20多万人,许多当年的建筑工或“包工头”,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建筑老板。

吴川人所承建的建筑中,就有广西(南宁)路桥大厦、中大珠海校区2个项目摘取当今中国最高建筑奖——鲁班奖,获国家或省优样板工程金像奖、优良样板工程奖的,更是数不胜数。

搭棚技术

吴川棚工以其搭建的棚架牢固,工艺精细、工期快,收费合理而深受欢迎,所搭建的棚架从10多米到80多米高不等,其足迹遍及广东、广西、海南和北京等省市。

现居住在吴川梅录城的谢超成、谢超龙兄弟,是当年“吴川搭棚队”的老棚工,也是业界最有名的棚工之一。谢超成今年85岁,弟弟谢超龙今年也已80岁。

除了搭棚技术高外,吴川人从明清起就以筑拱窑和烟囱出名,广东、广西、海南、还有中南几个省市的火力发电烟囱或烧煤的烟囱,几乎都是由吴川的能工巧匠建造的,未曾发生过倒塌意外。

地标建筑

吴川人承建或参与承建的部分城市的“地标”建筑:

1.广州新地标——东塔内装修工程

2.广州的“小蛮腰”部分内装修

3.北京“鸟巢”外观铁架、灯饰、土建工程

4.上海(陆家嘴)金融大厦内装修工程

5.天津第一高楼——天津现代城

6.广西南宁路桥大厦(获鲁班奖)

7.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获鲁班奖)

8.昆明世博园的主场馆

9.上海世博会10个国家的展馆

李凌云:李屋巷李族始祖,南宋解元。为三柏始祖李穆公之长子,李穆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钱山村人,乃北宋乙丑状元。李凌云高中解元后,恬淡不仕,承父教鞭,重建“极浦亭”,隐居设帐,传播文明。

刘承忠:元朝末年任江淮指挥使,当时江淮地区大旱,蝗虫成灾,刘承忠率领乡民奋勇扑灭蝗灾,立下大功。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刘猛将军”,建庙祭祀。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每年春秋祭祀。

麦为仪(1695~1762年)绰号劏狗六爹,吴川塘尾镇院村麦屋人。六爹为清乾隆岁贡生(秀才)、广东有名的阿凡提式人物。是一位机智勇敢、胆略过人、见义勇为、才思敏捷的大学者,一生敢于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神鬼作斗争。

林怀兰:吴川明代名医。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编印的《辞源》释“番薯”一词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

彭子衡:(1832~1883年)即彭玉,吴川振文大寨彭屋村人。曾任深圳大鹏九龙协副将、后任琼州督抚,告授武显将军晋授“振威将军”。彭玉一生仗义疏财,赈济灾民,兴办学校,现振文中心小学乃由彭玉捐建的“振文书院”改建而成的。据《吴川县志》载:彭玉曾数次用火轮船运米回吴川平卖赈灾,救人无数。

窦振彪:(1785~1850年)字升堂,吴川硇洲人,1826年署琼州镇总兵。1841年升广东水师提督,同年调福建任水师提督。窦振彪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两个朝代,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处此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中,窦振彪以其装备落后的水师,积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易傅伯:(1707~1767年)名易中,吴川板桥镇上杭村人。1740年中武进士,1745年驻京任提塘官。易甚得和亲王赏识,解组时,亲王亲赠墨迹及对联,联云:“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他一生豪爽仗义,举粤西人在京城有厄,他都慷慨以赴,声名大振。易中诗文亦佳,有著作传世,可谓文武全才。易三个儿子都中武举人。易中墓在今吴川尖峰岭,墓前有石牌坊,右额刻“山高”,左额刻“水长”,正中刻“圣旨”二字。

吴懋清(1774~1845年)字澄观,号回溪,广东吴川黄坡镇水潭村人。公元1810(嘉庆15年)庚午科举人。和海南定安县张岳松(探花),邑人林召棠(状元)交善,名噪一时。因以求天下贤者学益广大,潜心撰述,至老不衰。博学多才,擅堪舆术数。

林联桂:(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吴川市塘缀镇新村人。公元1828年(道光八年)中进士,“粤东七子”之一,曾任湖南绥宁知县,后实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厅通判,政声卓著,极受上级器重,林联桂著作等身。

林召棠:(1786~1872年)字爱封,号市南,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人。林公17岁为秀才,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道光十三年,受聘肇庆府端溪书院主讲,连续15年,弘扬文化;后回乡寄庐于金莲庵,终老泉林。

陈兰彬:(1816~1895年)字荔秋,吴川黄坡镇黄坡村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中国首任驻美大使。咸丰三年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政大夫,是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为幼童出洋肄业局之“洋局”第一任正委员,带领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官费赴美留学。

庞雄(1891-1911)字苏汉,早年投入新军,秘密从事革命活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吴川人。1909年(宣统元年)冬,与倪映典等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春起义失败。赴香港,又东渡日本,历经南洋各岛,准备再举。1911年初归国,参与筹备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同年4月29日被俘,直认革命不讳,遂遇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张世德(1893-1930年)名世德,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人,张炎堂兄,61师第9旅旅长。北伐时在湖南衡阳七塘战役中阵亡,1930年牺牲后被追封为中将师长。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世德随叶挺参加起义。1929年提升为蔡廷楷师副师长、旅长,转战广东。1931年,广东军政领导人陈济棠等,拨款在樟山建世德中学,以示纪念。

张炎:(1902-1945年)又名巨炎,字光中,吴川塘缀樟山人。原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时任第四军中将军长。后被蒋介石密令委人杀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签字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

李汉魂(1895~1987年)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吴川县黄坡镇岭头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参军长、内政部长等职,可谓出将入相。

吴川事迹

与“温州模式”齐名的“吴川模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出现了全省仅有的两种发展模式:即“南海模式”,另一种就是现在沉寂的“吴川模式”。“南海模式”与后来的"江阴模式"相似,而当时的“吴川模式”与同时期的“温州模式”并驾齐驱,在当时便以“北有温州,南有吴川”享誉全国,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当时的“吴川模式”主要体现在整个吴川都形成了“镇办、村办、个体办、联户办”的发展局面,人人争先,个个都要争做老板的心态,并创办了当时全省第一间股份制合作企业,1986年吴川县在全省乡镇企业会议上作了千家万户办工业的经验介绍,吸引了包括当时的省委书记林若数度带队及珠三角地区的领导和企业深入吴川慕名前来参观考察,这在当时的吴川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中国民间邀请克林顿第一人

吴川人陈华先生因2002年请来克林顿,交流中美文化,造势经典名盘,被誉为“中国民间邀请克林顿第一人”而轰动一时。

吴川商帮传奇

吴川商帮,是指敢为人先,不甘落后和诚信勤奋的吴川人自发崛起的商业群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吴川商帮形成的前提,他们都是根据各自特色来经营各行各业,并且对社会有着很强的敏感影响力,吴川的商帮形成是吴川人始终坚信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激励自己愿意从小事做起,不怕付出艰苦努力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的结果,吴川人的创业精神,是中国崛起最具影响力的榜样。

“我们这些吴川人,为了各自的理想,走出吴川,走向中国,甚至走向世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土。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吴川人,无论我们是企业家也好,创业者也罢,总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永远不改的吴川人!”——吴川深圳商会会长李雅林。

吴川斥巨资拍电影第一人

2007年11月2日,由吴川人黄金明先生斥巨资拍摄的电影《生死二十八小时》的剧组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和新闻发布会,这是由吴川人出资在吴川市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并邀请香港影视名星周海媚主演该电影的女主角。当时中央、北京、省、湛江、茂名、吴川等地的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的记者和湛江、茂名两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吴川市党政领导、吴川各大商会代表、各界来宾几百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参考资料

1. 我心目中的吴川人·湛江新闻网

2.“吴川亿万富翁超500”轰动全国·湛江新闻网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787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