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皇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2023-05-18 15:04 

泰昌皇帝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庙号光宗。在位仅一个月便驾崩,时年39岁,史称一月天子。朱常洛初即位的时候,是想做一个有为之君的。当初神宗大行敛财,宫中留有大量银两。朱常洛在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一日之间,连续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用来赏赐在辽东及北方的九边军队。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别名

明光宗

出生地

北京紫禁城

主要成就

废除矿监和税监,拔擢良臣

姓名

朱常洛

民族

汉族

王朝

明王朝

庙号

光宗

谥号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年号

泰昌

出生年月

1582年8月28日

登基年月

1620年8月

去世年月

1620年9月26日

重要事件

前后明朝三大案,无不与光宗紧密联系

国籍

中国

前任

明神宗朱翊钧

后任

明熹宗朱由校

妻子

郭皇后

母亲

王恭妃

身份

明代第十四位皇帝

人物简介

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朱常洛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死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庆陵。光宗暴毙不久,魏忠贤等人意图把持朝政,坚持让李选侍待在乾清宫,导致杨涟、左光斗等人反对,最后李氏移居哕鸾宫,史称移宫案。前后明朝三大案,无不与光宗紧密联系,使得他传奇色彩颇为浓厚。

朱常洛虽然在位一个月,但是仍有所作为,朱常洛登基后下诏停止征收矿税,撤回派往各地的内监,选拔补上各种废官,发白银一百万两来救济九边之民,补发辽东前线将士的军饷,天下都欢庆称颂。[2]

为政举措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朱常洛在群臣的帮助下,也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废矿税、饷边防、补官缺。

废矿税

首先下令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的采榷活动。矿税早为人们所深感厌恶,所以诏书一颁布,朝野欢腾。其次是饷边防。

饷边防

朱常洛下令有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拨给运费五千两白银,沿途支用。朱常洛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

补官缺

朱常洛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同意将因为“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因此有人感慨朱常洛矫枉过正,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官满为患”的局面。

人物评价

总评

朱常洛初即位的时候,是想做一个有为之君的。当初神宗大行敛财,宫中留有大量银两。朱常洛在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一日之间,连续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用来赏赐在辽东及北方的前线防军。同时,朱常洛命令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遭处罚的大臣,补用空缺的官职。

像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先后下诏召回。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政治面貌即将出现。然而,宫中的郑贵妃似乎仍是朱常洛无法摆脱的阴影。他非但没有胆量去追查当年郑贵妃对自己的迫害,反而处处以先皇为借口,优待郑贵妃。神宗弥留之时,曾遗言于朱常洛,要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后。

神宗离世的次日,朱常洛传谕内阁:“父皇遗言:‘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卿可传示礼部,查例来行。”此时,神宗原来的王皇后以及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都已经去世,郑贵妃一旦变成皇后,在接下来的泰昌朝中,她就可能变成皇太后。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疏给朱常洛说:“臣详考历朝典故,并无此例。”既然朱常洛另有生母,郑贵妃怎么能封为皇后呢?朱常洛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将奏疏留中不发。后来,在八月二十日,朱常洛收回了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成命。

史书评价

《明史》赞曰: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参考资料

1.朱常洛·历史资料网

2.明光宗朱常洛简介【极品皇帝吧】·历史新知网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909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