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内的一所图书馆)

2023-05-19 00:04 

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内的一所图书馆

重庆大学图书馆在三个校区(A区、B区、虎溪校区)均拥有独立馆舍,并在理学楼设有理学分馆、虎溪校区设有舍区图书馆——松园书屋、竹园书屋、黄葛书屋、兰园书屋,共计面积64956平方米,提供5735个阅览座位。图书馆均具有完善的网络设施,并通过万兆骨干网与校园网相联,全馆实现无线网覆盖。数字图书馆全天候为读者服务,拥有21台服务器(包括虚拟机和物理主机),以及400TB的存储空间。

中文名称

重庆大学图书馆

属于

重庆大学

工作人员

180人

藏书

402万册

图书馆简介

重庆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3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拥有270万册藏书,工作人员180余人,分理工(A区)、建筑(B区)、应用技术(C区)、法学(B区)、人文分馆和虎溪等分馆。

重庆大学图书馆逸夫楼新馆

重庆大学图书馆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开发、研究能力,尤其对互联网数据库的研究有较强实力。“十一五”期间,重庆大学图书馆将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综合性文献信息中心,并逐步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和电子化,管理方式集成化和自动化,服务功能多样化和现代化。

2003年,图书馆与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申报情报学硕士点成功。

数字图书馆建设,2001年4月18日,为了适应学校教学和科研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结合目前最新的网络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重庆大学图书馆建设了数字图书馆雏形。数字图书馆拥有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如: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书生之家电子图书、Elsevier SDOS、IEEE、ABI、万方数据库、EI、专利数据库、国家标准数据库和多种自建数据库等,并实现了实时的动态科技信息发布和信息导航,目前网上可利用资源接近10TB,并与INTERNET建立有高速联接。

重庆大学图书馆同时大力开展数字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使数字图书馆成为了重庆大学“211工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标志性成果,在校内外深获好评,目前日访问量约5000人次。

图书馆历史

重庆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9年,到1949年解放前藏书约5万册,解放后到六十年化藏书达50余万册,“文革”期间购进的图书不多,在1977年后进书量逐年增加,到94年馆藏的总量约120万册。(其中期刊5千多种,共7.2万册)。

为了提高师生情报意识、增强检索技能,图书馆于1985年起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并在1989年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经省、市科委批准和专家组审查通过,图书馆于1989年7月正式成立了“科技查新站”,该站成为全国最早的学校查新站之一。

图书馆主要发展阶段:

1985年建立声像室和复印室。

1987年设立国际情报联机检索终端。

1990年购置光盘系统,使西文图书的编目和建库利用计算机的光盘系统得以实现。

1990年以来,自建《馆藏中处文期刊刊名数据库》和《机械学科西文图书会议录数据库》,在1991年又引进中情所重庆分所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和《国内外能源数据库》,并开展从检索到提供原始文献的一条龙服务。

2000年与原重庆建筑大学图书馆、重庆建筑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为新的重庆大学图书馆。建设了理工、建筑、应用技术、法学4个分馆。

2001年4月,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图书馆转变。

2002年6月,对机构进行了大幅调整,完善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2002年10月,数字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

图书馆机构设置

图书馆由馆长办公会统一管理

下设:资源建设部、信息教育与情报研究部、办公室、读者服务部、系统与网络信息服务部、现代信息服务中心等部门。

理工分馆简介

理工图书馆前身是原重庆大学图书馆,始建于 1930 年。2014 年 11 月理工图 书馆东楼顺利完成装修,整体风格为文艺复古风格,11 月 3 日正式试运行开放。 逸夫楼于 2015 年 6 月开始装修,11 月完工,11 月 16 日正式开放。目前馆舍总面 积为 17980 平方米,提供 1185 个阅览座位,重点收藏机械、电气、计算机、动力、 冶金、环境、生物、管理工程类,以及社会科学等门类的书刊,基本形成了与我 校专业设置相适应,能满足社会多方需求的文献体系。现有中文图书 78 万余册, 外文图书 16.7 万余册,中文期刊 2000 余种。此外,还藏有线装古籍近 3000 册, 抗战版书刊 4000 多册,极具参考价值。馆内设有国家教育部机械类外国教材中心 (位于理工图书馆逸夫楼四楼),藏书 7.4 万余册。
理工图书馆的楼群包括西楼(也称为逸夫楼)和东楼(也称为旧馆)两部分。
[2]

建筑分馆成立于1952年10月,由西南地区的重庆大学、川北大学、西南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等8所大专院校的10个土木、建筑系(科)合并组建。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扬建筑工程院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在学校成立的同时,集中了上述院校的有关土木、建筑类的图书资料,筹建了图书馆。

建筑分馆在2007年完成书库改造工程,借书处实行全开架服务,并延长了开放时间,主要阅览室有中文建筑书刊阅览室、外文建筑书刊阅览室、综合阅览室。建筑分馆的馆藏书刊均为建筑类学科,目前,建筑分馆是西南地区建筑学科的图书文献中心。

应用技术分馆

应用技术分馆组建于1978年,建筑面积5538平方米。新馆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文献工作的条件,为图书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馆全部实行开架借阅,设有新书外借处、图书外借处、期刊阅览室、专业图书阅览室、特藏阅览室、建筑与艺术阅览室等。

图书馆拥有藏书42万册,每年订阅1000多种期刊。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图书馆藏书以自然科学为主,占总藏书的65%,其中又以建筑科学为主,占自然科学藏书的70%。图书馆已经全部业务管理自动化。

人文分馆简介

该分馆位于在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1楼,藏书1万多册,阅览座位30个,订购期刊30余种,用于电子阅览的计算机8台。馆藏丰富,包括大量人文艺术类珍贵图书,共分五类:第一类是马列主义学习研究文献、字典、文学书籍等;第二类是造型艺术理论、世界艺术、中国艺术的相关书籍;第三类是关于绘画评论、技法、作品的书籍;第四类是书法、摄影、雕塑、瓷器等方面书籍;第五类是各种综合图书。

法学分馆简介

随着重庆大学法学院恢复挂牌,2003年2月,法学分馆也正式成立。位于重庆大学B区法学院三楼的法学分馆拥有馆藏文献:中外文图书16510册,中文过刊9100册,中文期刊148种,港台外文期刊20种。

同时,数字图书馆购买了三种国内外法律专用数字化资源和多种通用数字化资源。专用数字化资源包括:Lexis Nexis、中国法律顾问数据库、中国资讯行。通用数字化资源包括:书生之家有4439种法学电子书,cnki、维普等包括数百种法律电子期刊;PQDD、ABI、Kluwer中有法律资源。数字图书馆24小时开放,专用数字化资源和通用数字化资源涉及领域广泛、深入,能充分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

历史文献中心

历史文献中心是重庆大学图书馆馆藏各分馆流通约30年以上但仍有保存价值的旧图书、旧期刊(合订本)、旧报纸(合订本)的地方,于2006年5月经馆委会决定后正式挂牌,位于重庆大学C校区图书馆,现有1980年以前的俄文期刊(合订本)1.4万多册,俄文图书5.9万多册,日文图书1.2万多册,英文期刊(合订本)1.9万多册,中文期刊(合订本)3.9万多册,英文图书2.6万多册,社科图书2万多册,自科图书3.8万多册,2001年以前的报纸(合订本)3400多册。

虎溪分馆简介

虎溪分馆位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综合楼,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拥有10余万册藏书,提供600多个阅览座位。分馆实行借阅一体化,每周开放94小时。

重庆大学图书馆虎溪新馆效果图

重庆大学图书馆虎溪新馆已经建成,并于2010年6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初始阶段,会有大约42万册图书进库,而新馆的最终目标是按照人均100本图书的标准收藏共计150万册的书籍。

新馆耗资逾两亿、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总计十二楼。一楼主要是现刊阅览室、大小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和咖啡厅等场所;二楼和三楼分别为社会科学阅览室和自然科学阅览室;四楼为专门收藏校友作品、出版刊物的特藏室;五楼及以上为可供大家安心学习的研修室、专修室和讨论间等,这些场所都会配有多媒体设备以供大家更好的展开学习讨论。

相关组织、团体

重庆市高校图工委

重庆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4月,是在重庆市教委领导下对重庆市高校图书情报事业进行咨询、研究、协调和业务指导的专家组织。重庆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下设文献资源建设、资源共享及自动化、学术研究、人才培训、高职高专五个专业委员会。各专委会分工合作,在重庆市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馆际协作、资源共享等各个领域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庆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设有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五人。秘书处办公地点设于重庆大学A区图书馆内。

重庆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彭晓东教授(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

青年学术论坛

重庆大学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成立于2007年3月22日,论坛是重庆大学图书馆下属的学术组织,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围绕情报学、图书馆学开展研究工作,紧扣图书馆核心业务工作开展活动。

论坛成立的目的有:

1、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给图书馆青年职工和情报学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让他们有地方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路。

2、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活跃的学术氛围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土壤,良好的学术氛围易促使研究团队的形成。

3、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重庆大学图书馆拥有情报学硕士点,论坛的成立将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发展,促进情报学科的学科建设。

4、培养研究型人才:打造研究团队,培养业务能力强,科研素质高的青年骨干,培养一些情报学学术带头人。

民主湖论坛

民主湖论坛是重庆大学的官方论坛,诞生于2002年10月9日,前身是“重大数图读者交流区”,主要作用是在线解答读者的各类问题。民主湖论坛是重庆大学广大师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虚拟社区,在国内外深有影响。

截止2009年4月26日,论坛拥有注册会员90525名,设有各类版块98个,论坛主要由学生进行管理,设有学生斑竹106名。每日流量超过60万人次,最高同时在线达到11203人。

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

重庆大学图管会,全称“重庆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是重庆大学图书馆下设的一个学生团体(以下简称图管会)。

图管会是一个在校勤工助学办和图书馆直接领导之下,并独立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大学生群体组织。创建于1992年,每年换届一次,现已经是第十七届。十七年来作为一个图书馆的勤工助学组织,在学校和图书馆的具体呵护下,他们始终秉持“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学校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从而使这支年轻的勤工助学组织,得以完善,力量越来越强大,活动越来越丰富,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并连续五年获学校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一等奖。

图书馆信息加工及开发

重庆大学图书馆拥有一大批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外语熟练,精通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和研究的高水平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同时依托重庆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数百名专家教授的强有力支撑和研究生、本科生的不断参与,使得重庆大学图书馆具有很强的信息加工及开发能力。

图书馆承接了重庆大学“211工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子项目,使图书馆的基本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图书馆建成了以高档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核心的高速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了数字图书馆雏形,为读者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网上可利用信息。同时针对重点学科和项目的需求,开发特色信息产品和发展各种信息服务。图书馆还拥有5个信息服务中心,具备400台以上的计算机,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图书馆自行开发的“图腾”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1996年通过了四川省教委组织的成果鉴定,1997年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至2008年底,已实现了图书馆采访、编目、典藏、阅览、流通、期刊及情报检索的自动化,并能实现网上书目检索、实时馆藏查询、网上预约、新书通报、网上推荐以及联合目录、馆际互借等。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管理观念,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书刊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体现了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1999年初,图书馆成为教育部CALIS项目建设的成员馆,参加了联合编目,高等学校博士论文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建成了书目数据库30余万条,针对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的信息需求,开发多种特色信息产品和发展各种信息服务,开展专利代理、信息咨询、情报研究等工作。

对外服务与合作

重庆大学图书馆根据社会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根据重庆市和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工作。

查新服务

图书馆成立科技查新中心,是教育部认定的查新中心,为科研课题的立项与申报、科研成果的鉴定与报奖、博士导师定题与开题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和其他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情报职能。图书馆承担全市科研单位、高校及企业委托的科技查新项目累计超过3000余项,承担政府或企业委托的软科学研究或情报咨询研究研究课题16项,获省市级科技奖励6项。

图书馆对外合作大事记

1999年,图书馆凭借自身信息管理的学术优势,开办了面向重庆市的“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的继续教育证书班,为重庆市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2000年,图书馆与重庆亚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面向中小学教师的CAI课件制作培训班;

2000年,图书馆成为重庆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信息部;

2001年,重庆大学图书馆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就人才培养、文献资源传递达成了正式合作协议。并与美国多所大学图书馆就文献资源共享达成协议;

2002年,图书馆承担重庆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重庆市数字文献建设和利用”。

参考资料

1.馆舍与设施 ·重庆大学图书馆

2.专业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

本文地址:https://www.qiuzhishu.com/zhishi/915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qiuzhi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