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有威严的成语(形容一个人自带威严的成语)(40个))

形容人有威严的成语(形容一个人自带威严的成语):侃然正色,不可侵犯,不恶而严,不苟言笑,冷若冰霜,凛凛威风,凛然正气,凛若冰霜,刚直不阿,号令如山,名副其实,噩噩浑浑,坚韧不拔,壁垒森严,岸然道貌,怀德畏威,恶声恶气,感恩戴德,敛容屏气,春露秋霜,浑浑噩噩,浩气凛然,浩然之气,犯言直谏,犯颜敢谏,犯颜极谏,犯颜直谏,犯颜苦谏,犯颜进谏,狼顾虎视,糊里糊涂,虎狼之威,词严义正,谨慎小心,豹头环眼,赫斯之威,辞严义正,辞严意正,道貌岸然,龙威燕颔。

1、侃然正色  kan ran zheng she

释义:侃然正色  刚直严肃的样子。

2、不可侵犯  bù kě qīn fàn

释义:不可侵犯  不能侵凌触犯

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可侵犯。”  

3、不恶而严  bù è ér yán

释义: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出处:《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4、不苟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5、冷若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冷若冰霜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6、凛凛威风  lǐn lǐn wēi fēng

释义:凛凛威风  凛凛: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有一个守旗壮士,冠簪鱼尾,甲皱龙鳞,身长一丈,凛凛威风,便是险道神郁保四。”  

7、凛然正气  lǐn rán zhèng qì

释义:凛然正气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正气:正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出处: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然,眉宇间凛然正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8、凛若冰霜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凛若冰霜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9、刚直不阿  gāng zhí bù ē

释义:刚直不阿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10、号令如山  hào lìng rú shān

释义:号令如山  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出处:《宋史 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11、名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释义: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12、噩噩浑浑  è è hún hún

释义:噩噩浑浑  指质朴忠厚的样子。指上古之世

出处:清 魏源《序》:“于是天文地理,皆定位于高高下下之中;孔思周情,各呈露于噩噩浑浑之际。”  

13、坚韧不拔  jiān rèn bù bá

释义:坚韧不拔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14、壁垒森严  bì lěi sēn yán

释义:壁垒森严  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壁垒”。

出处:明 于麟《清夜钟》:“临淮方出将,壁垒气森严。”  

15、岸然道貌  àn rán dào mào

释义:岸然道貌  指严肃的神态。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16、怀德畏威  huái dé wèi wēi

释义:怀德畏威  畏:害怕,恐惧。对君王或上司既感怀恩德又畏惧其威严

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怀德畏威,向风清顺。”  

17、恶声恶气  è shēng è qì

释义:恶声恶气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小不顺眼,还要发脾气,恶声恶气地骂人,也骂鸡和猪和牛。”  

18、感恩戴德  gǎn ēn dài dé

释义:感恩戴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19、敛容屏气  liǎn róng bǐng qì

释义:敛容屏气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20、春露秋霜  chūn lù qiū shuāng

释义:春露秋霜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21、浑浑噩噩  hún hún è è

释义:浑浑噩噩  浑浑:厚厚;朴实厚道;噩噩:严正的样子。指浑厚而严正的样子。现多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汉 扬雄《法言 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22、浩气凛然  hào qì lǐn rán

释义:浩气凛然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3、浩然之气  hào rán zhī qì

释义: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4、犯言直谏  fàn yán zhǐ jiǎn

释义:犯言直谏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出处: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25、犯颜敢谏  fàn yán gǎn jiàn

释义:犯颜敢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出处: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26、犯颜极谏  fàn yán jí jiàn

释义:犯颜极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27、犯颜直谏  fàn yán zhí jiàn

释义:犯颜直谏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28、犯颜苦谏  fàn yán kǔ jiàn

释义:犯颜苦谏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29、犯颜进谏  fàn yán jìn jiàn

释义:犯颜进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出处:《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30、狼顾虎视  láng gù hǔ shì

释义:狼顾虎视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出处:《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31、糊里糊涂  hú lǐ hú tú

释义: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32、虎狼之威  hǔ láng zhī wēi

释义:虎狼之威  威:威力,威风。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略罢虎狼之威。”  

33、词严义正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词严义正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出处: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34、谨慎小心  jǐn shèn xiǎo xīn

释义:谨慎小心  非常小心地进行,谨言慎行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小心的东西,不敢轻易离寺,恐惹出是非。”  

35、豹头环眼  bào tóu huán yǎn

释义:豹头环眼  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出处: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36、赫斯之威  hè sī zhī wēi

释义:赫斯之威  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出处:《晋书·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37、辞严义正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辞严义正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38、辞严意正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辞严意正  同“辞严义正”。

出处: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39、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释义: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40、龙威燕颔  lóng wēi yàn hàn

释义: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阿文成公》:“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