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经常生病的词语(形容长年生病的人的成语)(32个))

形容人经常生病的词语(形容长年生病的人的成语):一病不起,万事如意,人命危浅,儿女英雄,勿药有喜,南征北伐,卧不安席,危在旦夕,呜呼哀哉,多愁多病,奄奄一息,委靡不振,平复如故,平复如旧,弱如扶病,日薄西山,昼思夜想,晕头转向,气息奄奄,病入膏肓,病入骨髓,病势尪羸,病去如抽丝,病病歪歪,病病殃殃,神思恍惚,积劳成疾,闭月羞花,面黄肌瘦,食不甘味,香消玉殒,早占勿药。

1、一病不起  yī bìng bù qǐ

释义:一病不起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2、万事如意  wàn shì rú yì

释义:万事如意  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顺利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3、人命危浅  rén mìng wēi qiǎn

释义:人命危浅  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出处: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5、勿药有喜  wù yào yǒu xǐ

释义:勿药有喜  勿:不要。祝贺人病愈

出处:《周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6、南征北伐  nán zhēng běi fá

释义:南征北伐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7、卧不安席  wò bù ān xí

释义:卧不安席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8、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释义: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9、呜呼哀哉  wū hū āi zāi

释义:呜呼哀哉  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意思是“唉!伤心啊!”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10、多愁多病  duō chóu duō bìng

释义:多愁多病  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

出处:宋 柳永《倾杯》词:“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11、奄奄一息  yǎn yǎn yī xī

释义:奄奄一息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12、委靡不振  wěi mǐ bù zhèn

释义:委靡不振  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13、平复如故  píng fù rú gù

释义:平复如故  平复:痊愈复原。形容病愈康复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十卷:“弟父之为医也,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14、平复如旧  píng fù rú jiù

释义:平复如旧  平复:痊愈复原。形容病愈康复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  

15、弱如扶病  ruò rú fú bìng

释义:弱如扶病  扶病:支持病体。弱得像支撑着病体一样。形容身体非常虚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命名。”  

16、日薄西山  rì bó xī shān

释义:日薄西山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17、昼思夜想  zhòu sī yè xiǎng

释义:昼思夜想  日夜想念。形容思念极深。昼:白天。

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2章:“你听见这个保准不再昼思夜想了!”  

18、晕头转向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释义: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19、气息奄奄  qì xī yǎn yǎn

释义:气息奄奄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0、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病入膏肓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21、病入骨髓  bìng rù gǔ suǐ

释义: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出处:《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2、病势尪羸  bìng shì wāng léi

释义:病势尪羸  尪羸:瘦弱。病势严重,身体瘦弱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23、病去如抽丝  bìng qù rù chōu sī

释义:病去如抽丝  形容病愈很快而且彻底

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可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慢慢儿地养着吧,急也没用。”  

24、病病歪歪  bìng bìng wāi wāi

释义: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教大爷歇歇吧,他病病歪歪!”  

25、病病殃殃  bìng bìng yāng yāng

释义:病病殃殃  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

出处: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四章:“为个穷放蚕的闺女,病病殃殃的,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值得这么用心,花这么大的费用?”  

26、神思恍惚  shén sī huǎng hū

释义:神思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来。

出处:唐 无名氏《郑德磷》:“德磷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27、积劳成疾  jī láo chéng jí

释义:积劳成疾  劳:劳累;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28、闭月羞花  bì yuè xiū huā

释义:闭月羞花  闭: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29、面黄肌瘦  miàn huáng jī shòu

释义:面黄肌瘦  面:脸;肌:肌肉;代指身体。面色发黄;身体消瘦。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元 杨梓《霍光鬼谏》:“眼欺缩腮模样,面黄肌瘦形相。”  

30、食不甘味  shí bù gān wèi

释义:食不甘味  甘:味道好。吃东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传》:“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31、香消玉殒  xiāng xiāo yù yǔn

释义:香消玉殒  香、玉:旧时文人用来指女子;殒:坠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32、早占勿药  zǎo zhān wù yào

释义:早占勿药  不用服药而病愈。祝人早日病愈的话。

出处:《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