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死掉的词语(关于形容去世的成语形容坏人)(40个))

坏人死掉的词语(关于形容去世的成语形容坏人):不堪入耳,不顾一切,丑类恶物,倒行逆施,党邪陷正,卑鄙无耻,帮狗吃食,帮虎吃食,恶人先告状,惩恶劝善,打狗看主,打落水狗,改恶从善,放虎自卫,残渣余孽,独霸一方,猖獗一时,盗跖之物,笔伐口诛,粉墨登场,臭名远扬,臭肉来蝇,藏污纳垢,蜂目豺声,蠢蠢欲动,蠹居棋处,褒善贬恶,豺狼当道,豺狼横道,豺狼虎豹,豺狼野心,豺虎肆虐,貂裘换酒,逞性妄为,逢恶导非,除奸革弊,除恶务尽,除邪惩恶,魑魅魍魉,鲍鱼之肆。

1、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释义:不堪入耳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处: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2、不顾一切  bù gù yī qiè

释义:不顾一切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3、丑类恶物  chǒu lèi è wù

释义:丑类恶物  指坏人。

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4、倒行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

释义:倒行逆施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5、党邪陷正  dǎng xié xiàn zhèng

释义:党邪陷正  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出处:《旧唐书·宋璟传》:“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6、卑鄙无耻  bēi bǐ wú chǐ

释义:卑鄙无耻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7、帮狗吃食  bāng gǒu chī shí

释义:帮狗吃食  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

出处: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这个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最能帮狗吃食。”  

8、帮虎吃食  bāng hǔ chī shí

释义: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9、恶人先告状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释义:恶人先告状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出处: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10、惩恶劝善  chéng è quàn shàn

释义:惩恶劝善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11、打狗看主  dǎ gǒu kàn zhǔ

释义:打狗看主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不知原来家中大小姐这等暴躁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  

12、打落水狗  dǎ luò shuǐ gǒu

释义:打落水狗  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出处:瞿秋白《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13、改恶从善  gǎi è cóng shàn

释义:改恶从善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14、放虎自卫  fàng hǔ zì wèi

释义:放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出处: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15、残渣余孽  cán zhā yú niè

释义:残渣余孽  残渣:剩余的渣滓;孽:妖孽;指坏人。残存的坏人和恶势力。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剩下来的坏人。

出处:《历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于不少奴隶主残渣余孽被集中于南阳,故而南阳之俗是‘夸奢、上气力、为商贾’,成为一个‘难制御’的地方。”  

16、独霸一方  dú bà yī fāng

释义:独霸一方  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17、猖獗一时  chāng jué yī shí

释义:猖獗一时  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出处: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曾经猖獗一时的法西斯党徒及其第五纵队的死期是一天一天逼近了。”  

18、盗跖之物  dào zhí zhī wù

释义:盗跖之物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19、笔伐口诛  bǐ fá kǒu zhū

释义:笔伐口诛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清 忧患余生《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20、粉墨登场  fěn mò dēng chǎng

释义: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出处: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21、臭名远扬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释义:臭名远扬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出处:《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22、臭肉来蝇  chòu ròu lái yíng

释义:臭肉来蝇  腐臭的肉招来苍蝇。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有问题,就会招致坏人的引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僧问慧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臭肉来蝇。’”  

23、藏污纳垢  cáng wū nà gòu

释义:藏污纳垢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 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24、蜂目豺声  fēng mù chái shēng

释义: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出处:左丘明《左传 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25、蠢蠢欲动  chǔn chǔn yù dòng

释义:蠢蠢欲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出处: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26、蠹居棋处  dù jū qí chǔ

释义:蠹居棋处  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出处: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孽臣奸隶,蠹居棋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  

27、褒善贬恶  bāo shàn biǎn è

释义:褒善贬恶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出处: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28、豺狼当道  chái láng dāng dào

释义:豺狼当道  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当:正当;当道:横在路中间挡路。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横在道路中间。比喻残暴的人掌权得势或违法横行;也作“虎狼当路”。

出处: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29、豺狼横道  chái láng héng dào

释义:豺狼横道  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出处:《汉书 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30、豺狼虎豹  chái láng hǔ bào

释义: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31、豺狼野心  chái láng yě xīn

释义:豺狼野心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32、豺虎肆虐  chái hǔ sì nüè

释义:豺虎肆虐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出处: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33、貂裘换酒  diāo qiú huàn jiǔ

释义:貂裘换酒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换酒喝。形容宝贵者放荡不羁的生活。

出处:宋 张辑《贺新郎 乙未冬别冯可久》:“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换酒长安市。”  

34、逞性妄为  chéng xìng wàng wéi

释义:逞性妄为  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

出处: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  

35、逢恶导非  féng è dǎo fēi

释义:逢恶导非  谓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出处:《明史 ·张文明传》:“且言江彬遣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 无闻,亦当罚治。”  

36、除奸革弊  chú jiān gé bì

释义:除奸革弊  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小官职居清廉,理当正直,除奸革弊也呵。”  

37、除恶务尽  chú è wù jìn

释义:除恶务尽  除:去除;恶:邪恶;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出处:《尚书 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38、除邪惩恶  chú xié chéng è

释义:除邪惩恶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出处: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39、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释义:魑魅魍魉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40、鲍鱼之肆  bào yú zhī sì

释义: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