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兵器的形容词(形容兵器好的的成语)(40个))

形容兵器的形容词(形容兵器好的的成语):不可限量,不避斧钺,倒戈卸甲,倒戈弃甲,倒戢干戈,倒置干戈,倒载干戈,兵戎相见,兵革满道,刀枪入库,刀枪剑戟,单枪匹马,反戈一击,唇枪舌剑,国之干城,大刀阔斧,大动干戈,大张声势,干戈载戢,弹雨枪林,按甲休兵,按甲寝兵,斧破斨缺,斧钺之诛,暗箭明枪,暗箭难防,横刀跃马,横戈跃马,横枪跃马,碧血丹心,笔枪纸弹,负坚执锐,赤手空拳,锋芒毕露,锋芒逼人,拨弓曲矢,兵刃相接,不仁之器,按兵束甲,吹毛利刃。

1、不可限量  bù kě xiàn liàng

释义:不可限量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鲍文卿向知府着实赞这季少爷将来不可限量。”  

2、不避斧钺  bù bì fǔ yuè

释义: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3、倒戈卸甲  dǎo gē xiè jiǎ

释义: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4、倒戈弃甲  dǎo gē qì jiǎ

释义:倒戈弃甲  倒:颠倒,翻转;弃:抛弃。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若上识天时,下穷人事,倒戈弃甲,束手归命,犹不庙绝血食。”  

5、倒戢干戈  dǎo jí gàn gē

释义:倒戢干戈  见“倒载干戈”。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6、倒置干戈  dào zhì gān gē

释义:倒置干戈  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7、倒载干戈  dào zài gān gē

释义: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8、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释义: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9、兵革满道  bīng gé mǎn dào

释义:兵革满道  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出处: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  

10、刀枪入库  dāo qiāng rù kù

释义:刀枪入库  把刀枪都放进兵库里去。指没有战争;不用武备;也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11、刀枪剑戟  dāo qiāng jiàn jǐ

释义:刀枪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12、单枪匹马  dān qiāng pǐ mǎ

释义:单枪匹马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出处: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13、反戈一击  fǎn gē yī jī

释义:反戈一击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14、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15、国之干城  guó zhī gān chéng

释义:国之干城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16、大刀阔斧  dà dāo kuò fǔ

释义:大刀阔斧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17、大动干戈  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大张声势  dà zhāng shēng shì

释义:大张声势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出处:《宋史·李师中传》:“今修筑必广发兵,大张声势。”  

19、干戈载戢  gàn gē zǎi jí

释义:干戈载戢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干戈载戢,繁弱既韬。”  

20、弹雨枪林  dàn yǔ qiāng lín

释义:弹雨枪林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21、按甲休兵  àn jiǎ xiū bīng

释义: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22、按甲寝兵  àn jiǎ qǐn bīng

释义: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 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23、斧破斨缺  fǔ pò miàn quē

释义:斧破斨缺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出处:《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24、斧钺之诛  fǔ yuè zhī zhū

释义:斧钺之诛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出处:《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25、暗箭明枪  àn jiàn míng qiāng

释义: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出处:《群英类选 清腔类 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  

26、暗箭难防  àn jiàn nán fáng

释义:暗箭难防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出处:《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27、横刀跃马  héng dāo yuè mǎ

释义:横刀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28、横戈跃马  héng gē yuè mǎ

释义:横戈跃马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29、横枪跃马  héng qiāng yuè mǎ

释义:横枪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30、碧血丹心  bì xuè dān xīn

释义:碧血丹心  碧血: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满腔热血;无限忠诚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31、笔枪纸弹  bǐ qiāng zhǐ dàn

释义:笔枪纸弹  指用笔墨文章作为论战的武器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笔杆暴动”》:“现代很流行的用语,指笔和书报为‘笔枪纸弹’。”  

32、负坚执锐  fù jiān zhí ruì

释义:负坚执锐  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出处: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君等久负坚执锐,卫驾远征。”  

33、赤手空拳  chì shǒu kōng quán

释义:赤手空拳  赤手:空手。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或形容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作“空拳赤手”。

出处: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咱如今少米无柴,赤手空拳。”  

34、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

释义:锋芒毕露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35、锋芒逼人  fēng máng bī rén

释义:锋芒逼人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36、拨弓曲矢  bō gōng qū shǐ

释义:拨弓曲矢  拨弓:不正的弓;曲矢:弯曲的箭。弓箭不合格就射不中目标。泛指武器不精良。

出处:《荀子·正论》:"不能以拨弓曲矢中。"  

37、兵刃相接  bīng rèn xiāng jiē

释义:兵刃相接  刀枪武器互相接触。指白刃战。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臣所止,惧兵刃相接。"  

38、不仁之器  bù rén zhī qì

释义:不仁之器  不仁:残暴,残忍;器:兵器。指用以杀人的武器。

出处:宋·苏洵《上韩枢密书》:"援之以不仁之器。"  

39、按兵束甲  àn bīng shù jiǎ

释义: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40、吹毛利刃  chuī máo lì rèn

释义:吹毛利刃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