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什么往四字成语大全(什么什么什么往的成语)(40个))

什么什么什么往四字成语大全(什么什么什么往的成语):不追既往,乐往哀来,互通有无,今来古往,令人神往,你来我往,南来北往,厚往薄来,古往今来,告往知来,大来小往,寒往暑来,寒来暑往,常来常往,开来继往,拔来报往,改往修来,明来暗往,来来往往,来而不往非礼也,极往知来,淋漓尽致,溘焉长往,溘然长往,独具一格,独往独来,独来独往,白往黑归,经验教训,老死不相往来,观往知来,跋来报往,遁世长往,鉴往知来,长此以往,露往霜来,马到成功,白往黑来,男来女往,何往不利。

1、不追既往  bù zhuī jì wǎng

释义:不追既往  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

出处:清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2、乐往哀来  lè wǎng āi lái

释义:乐往哀来  欢乐逝去,悲哀到来。

出处:汉·张衡《思玄赋》:“惟盘逸之无瞋兮,惧乐往而哀来。”  

3、互通有无  hù tōng yǒu wú

释义: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出处: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4、今来古往  jīn lái gǔ wǎng

释义:今来古往  犹古往今来。

出处: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5、令人神往  lìng rén shén wǎng

释义:令人神往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

出处: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6、你来我往  nǐ lái wǒ wǎng

释义:你来我往  相互来往。多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3回::“胡深就把大刀抵住,你东我西,你来我往,战上五十余合。”  

7、南来北往  nán lái běi wǎng

释义:南来北往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出处: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8、厚往薄来  hòu wǎng báo lái

释义:厚往薄来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出处:《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9、古往今来  gǔ wǎng jīn lái

释义: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出处: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10、告往知来  gào wǎng zhī lái

释义:告往知来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出处:《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大来小往  dà lái xiǎo wǎng

释义:大来小往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12、寒往暑来  hán wǎng shǔ lái

释义:寒往暑来  寒冬已过,盛夏将至。指四季的轮回。泛指时光流逝

出处: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寒往暑来而不穷,哀极乐反而有终。”  

13、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

释义:寒来暑往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

出处:《周易 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14、常来常往  cháng lái cháng wǎng

释义:常来常往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15、开来继往  kāi lái jì wǎng

释义:开来继往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出处:《诗刊》1978年第4期:“谁都说,开来继往,军民喜悦。”  

16、拔来报往  bá lái fù wǎng

释义: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17、改往修来  gǎi wǎng xiū lái

释义:改往修来  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出处:《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18、明来暗往  míng lái àn wǎng

释义:明来暗往  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0章:“马小辫跟马之悦明来暗往,大伙儿嘴上不说,心里都有数目字儿。”  

19、来来往往  lái lái wǎng wǎng

释义:来来往往  指多次来和去交往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20、来而不往非礼也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

释义:来而不往非礼也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出处:《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1、极往知来  jí wǎng zhī lái

释义:极往知来  通晓过去,预知未来。

出处: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22、淋漓尽致  lín lí jìn zhì

释义:淋漓尽致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出处: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23、溘焉长往  kè yán cháng wǎng

释义:溘焉长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4、溘然长往  kè rán cháng wǎng

释义:溘然长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出处:《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25、独具一格  dú jù yī gé

释义:独具一格  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

26、独往独来  dú wǎng dú lái

释义:独往独来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出处:庄周《庄子 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27、独来独往  dú lái dú wǎng

释义:独来独往  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出处:明 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28、白往黑归  bái wǎng hēi guī

释义:白往黑归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29、经验教训  jīng yàn jiào xùn

释义:经验教训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出处: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30、老死不相往来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释义: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1、观往知来  guān wǎng zhī lái

释义:观往知来  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出处:《列子 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32、跋来报往  bá lái fù wǎng

释义:跋来报往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

出处:语出《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33、遁世长往  dùn shì cháng wǎng

释义:遁世长往  避世隐居而长期不出。

出处:明·归有光《白庵程翁八十寿序》:“其所见四方贤公卿大夫、名士才人有几;遁世长往、怀道蕴术之士有几?”  

34、鉴往知来  jiàn wǎng zhī lái

释义:鉴往知来  鉴:仔细考察。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

出处:《诗经 大雅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35、长此以往  cháng cǐ yǐ wǎng

释义:长此以往  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

出处: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36、露往霜来  lù wǎng shuāng lái

释义:露往霜来  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

出处: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37、马到成功  mǎ dào chéng gōng

释义:马到成功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出处: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38、白往黑来  bái wǎng hēi lái

释义: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出处:《列子·说符》:"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39、男来女往  nán lái nǚ wǎng

释义:男来女往  指男女双方交往密切。也形容热闹场所人来人往。

出处:《北齐书·王纮传》:"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以影响。"  

40、何往不利  hé wǎng bù lì

释义:何往不利  指到任何地方都能有所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